电子内窥镜的研究与毕业机械CAD图纸设计.doc

电子内窥镜的研究与毕业机械CAD图纸设计.doc

  1. 1、本文档共4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充值下载即送CAD图纸,QQ36396305

1 绪论 1.1 内窥镜的国内外发展现状 1.1.1 国内研究现状及主要研究内容 从1980年代起,国内陆续开始自主研究,生产硬式内窥镜、光纤内窥镜,并且引进电子内窥镜技术,生产电子内窥镜系列产品。己投放市场的产品有硬式内窥镜、光纤内窥镜、电子视频内窥镜三类产品。 (l)硬式内窥镜 硬式内窥镜由成像物镜、转像透镜、导光束、目镜、外管组成。硬式内窥镜成像原理是光学物镜成像,然后利用转像系统来传输图像。因此,光学镜片的加工技术水平决定了硬式内窥镜的技术水平。目前,在成像技术上,国内与国外是基本相同的。但是,在产品外部材料和外观上,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有差距,但使用效果相同。 (2)光纤内窥镜 制造光纤内窥镜关键的部件是光纤传像束,它决定产品清晰度、分辨率和使用寿命。在光纤传像束直径相同的条件下,国外光纤传像束生产线生产的光纤传像束单丝为2万余根,国产生产线生产的光纤传像束单丝为1万根以内。其内窥镜制造原理一样,但是光纤材料有差别。如果采用进口光纤传像束组装内窥镜,国内与国外同类产品的差距会减小。 例如:EKG一3002型光纤工业内窥镜是一种利用纤维光学、精密机械及电子技术结合而成的新型光学仪器。它利用光导纤维的传光、传像原理及其柔软弯曲性能,可以对设备中肉眼不易直接观察的隐蔽部位方便地进行直接快速的检查。既不需设备解体,也不需另外照明,只要将窥头插入孔内,内部情况便可一目了然。可直视,也可侧视。 还可手控窥头对被检查面进行连续上下左右扫描达100°。可目视,也可照相,还可录像或电视显示,为分析故障原因提供依据。是航天、军事、国防、无损检测、机械制造、发电、石化、汽车、兵器、交通、冶金、压力容器等领域中得心应手的直观高效的检测仪器。 EKG一3002型工业内窥镜主要技术参数: l)探头外径: Ф6.5~Ф15mm 2)探测长度:1.8~4.5m 3)工作距离:10~80mm 4)视场角:≥100° (3)电子内窥镜 国内制造商均采用进口CCD原件,组装电子工业内窥镜产品,整机主体技参数与外国产品的相接近。在航天航空行业等己基本能够满足NDT正常使用。国外产品最小直径为6mm,国内产品最小直径为8mm,只是国内产品在外观的主体材料上与国外产品有差距。 1.1.2 国外研究现状及主要研究内容 (l)硬管式内窥镜 硬管式内窥镜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即开放式硬式内窥镜和含有光学系统的硬式内窥镜。 早在1795年,德国 Bozzine 首先提出了内窥镜的设想,他利用烛光做光源通过内窥镜看到了直肠和子宫的内腔。 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爱迪生发明电灯等技术的发展,用小电珠作为内窥镜的照明光源,利用透镜、棱镜、反光镜等做光学元件,以金属管为外壳而制成硬式内窥镜。 要将这类硬直的内窥镜插到弯曲多变的管腔中去,不仅操作上相当困难,而且小电珠或钨丝灯等外部反射光源照明度低,因而有较多盲区,所以,这些内窥镜的实用性就受到限制。 硬管式内窥镜的构造如图1.1所示。其工作原理是利用转像透镜来传送图像,并由光导光纤传光照明。为了传送清晰的图像,该内窥镜的不锈钢插入部分内设有若干光学元件的转像透镜系统。内置照明光纤把需要的光线从独立的冷光源直接送至工作位置上。 图1.1 硬式内窥镜 (2)半可曲式内窥镜 1932年,光学师 Wolf 和内窥镜学者Schindler共同研制成功了一种半可曲式的内窥镜(semiflexible lens gastroscope),它是由近端的硬性部和远端的软管部组成。软管部内由许多 20~30mm 长的金属管连接而成,外面再用一层薄橡皮包覆,末端装有棱镜与橡皮头,软管部装有 26 块短焦距棱镜,这样在弯曲 30 度情况下,仍可将图像传送到目镜部分。 以后,许多学者又对半可曲式内窥镜进行了大量的改进,并增加了各种附件,使之功能更加齐全、更为实用。如: 将内窥镜硬性部分进一步改细;增加目镜放大倍率,以利观察;在内窥镜操作部装上了弯角装置,使末端可作“上” “下”两个方向的弯曲,大大减少观察盲区等。 (3)光纤内窥镜 1930 年,Lamn首先采用玻璃光纤束来导光,但是,因为没有解决漏光问题,从而没有建立起实用的光纤光学系统。直到50年代初期,荷兰的Hell和美国的 Brien在光纤外面加上一层覆层,解决了光纤之间的光绝缘问题。1954年 英国的科学家Hopking及Kapany等研究了纤维丝之间的精密排列,有效地解决了光纤束的图像排列、传递问题,为光纤光学的实际应用奠定了基础,并为光纤内窥镜的出现创造了条件。 1957 年,美国 Hirschowitz 制成了第一台光纤内窥镜、十二指肠镜,从而使内窥镜开始进入光纤光学内窥镜的阶段。当时的光纤内窥镜虽然柔软可弯,插入容易,但是还没有弯曲机构,照明还是老式的小电珠内部光源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