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放射医学检查技术
X线检查
一.X线检查的特点与临床应用
1.X线检查的特点
X线检查是一种临床广泛应用的、无创伤的了解人体内部器官、病变的诊断方法。它具有以下特点:
(1)可直视人体内组织器官和病灶。X线检查不仅可以看到诸如心、肺、骨骼、消化道等体内组织器官,还可以看到病变形态特点、位置、大小、形状、毗邻关系等。
(2)无创伤的观察活体器官的功能。X线检查能在不改变或破坏机体完整的情况下,对活体器官的形态与功能进行观察,对其解剖和临床生理进行研究。如心血管系统、泌尿系统、消化道系统、胆道系统等的X线造影检查。
近年来,CT、CR、DR等数字X线检查的发展,更加拓展了X线检查的临床意义。X线检查影像的全面数字化,将为医院的医学信息进入PACS系统(图像管理与通讯传输系统)及远程会诊的实现做出贡献。
(3)X线检查同时是一种有辐射损伤的检查方法。因此,X线检查必须遵循放射实践的正当化和辐射防护的最优化。
2.X线检查的应用范围
X线检查可以应用于人体的各个系统。但其选择应考虑以下原则:
(1)受检查部位应具有对比条件。
(2)检查必须安全,不危及病人生命,不发生严重后果。
(3)根据病情、临床需要及适应症选择最恰当的检查方法,采取最优首选检查制。
3.X线检查的限度
(1)病变密度的限制。如脓胸、血胸在X线检查中无法定性鉴别,密度一致。
(2)病变反应时间的限制。某些疾病症状早于X线征象的出现。如大叶肺炎、急性骨髓炎等。
(3)病变部位的限制。多数位于体表部位或一般视诊所及的部位,如皮肤、外耳等,临床检查优于X线检查。
(4)发育方面的限制。人体某些部位的检查与年龄发育有关。如副鼻窦在新生儿尚未发育,无X线检查价值。
4.X线检查方法
X线检查方法分三大类,普通X线检查(透视与摄影)、X线造影检查和X线特殊检查。
(1)X线透视检查
优点:可转动病人体位,改变方向观察;了解器官的动态变化;设备简单,操作方便,费用低;可立即得出结论。
缺点:影像对比度、清晰度差,难以分辨密度或厚度差异较小的器官,以及密度或厚度较大的部位;缺乏客观记录也是重要缺点。同时,透视检查的辐射剂量远大于同一部位的摄影检查。
(2)X线摄影检查
优点:成像清晰,对比度良好;密度、厚度差异较大或密度、厚度差异较小的部位能得到显示;有客观记录。
缺点:每一幅照片只是一幅相对的影像,要建立立体概念需要相互垂直的两个方法摄影;对功能观察不及透视;费用高。
(3)X线造影检查
人体组织有相当部分只依靠自身的密度、厚度、原子序数的差异不能在普通摄影检查中显示。此时,可将原子序数高于或低于该组织结构的物质引入器官或周围间隙,使之产生对比影像,此即造影检查。引入的物质称为对比剂。
造影检查方式有直接引入和间接引入两种方法。直接引入法包括口服法、灌注法、穿刺注入法。间接引入法有吸收法(如淋巴管造影)与排泄性(静脉肾盂造影)两种。
(4)X线特殊检查
在普通检查的基础上,利用特殊的检查装置,使受检部位显示出普通检查不能获得的影像,此称特殊检查。
由于CT、MR、DSA、CR、DR等成像系统的开发,特殊检查的应用在减少。目前仍使用的特殊检查方法有体层摄影、钼靶软组织摄影、放大摄影等。
二.X线检查技术操作规范的一般原则
1.X线摄影体位
(1)体位与X线影像
X线影像是X线诊断的依据。然而,X线影像是人体三维立体结构的平面显示,它们相互重叠、干扰。为了对被照体形态的变化及其性质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建立一个立体的概念,在X线摄影中就必须采取不同的体位和变换不同的特殊方向。
体位选择的价值在于被检部位或病变的显示。病变的发现与显示取决于两点:
?具有使病变显示出来的对比度。
?具有显示病变的适当体位。
什么是显示病变的最佳体位?
①遵循X线摄影的常规体位,中心角度和投射方向。这些是最标准、最易发现和显示病变的体位。大多数情况下,这种常规体位能使病变充分显示出来。
②当病变部位与常规体位不一致时,可利用荧光透视转动不同体位,找出其病变显示的特异征象。
③对处于边缘部位的病变,只有采取切线位才能显示。
(2)X线摄影体位与方向
?解剖学的基准线
垂直线:与人体水平线垂直的线。
水平线:人体直立下,与地面平行的线。
正中线(或正中矢状线):将人体左右等分的线。
矢状线:与水平线相交,与正中线平行的线。
前额线(冠状线):与矢状面垂直相交,将人体前后分开的线。
?X线摄影学的基准线
人类学的基准线(ABL):眶下缘与外耳孔上缘的连线,也即听眶线。
听眦线(OMBL):外耳孔中点与外眦连线。
听鼻线:鼻前棘与外耳孔中点连线。
听眉线(SML):外耳孔中点与眶上缘(或眉间)连线。
耳垂直线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