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宇宙 宇宙是天地万物,是物质世界, “宇”是空间的概念,是无边无际的;“宙”是时间的概念,是无始无终的。宇宙是无限的空间相无限的时间的统一。 在宇宙空间弥漫着形形色色的物质,如恒星、行星、气体、土埃、电磁波等,它们都在不停地运动、变化着。 宇宙中的天体和物质 宇宙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即任何宇宙空间无一不是物质的或由物质构成的。 但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具有多样性 一种呈连续状态弥散在广漠的空间;另一部分物质则积聚、堆积成团 天体和人造天体 天体系统和星系 宇宙中的物质是运动的 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不同层次的天体系统。比如,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 宇宙-总星系-银河系(河内星系)及河外星系 星云和星系 后来发现云雾状天体实际上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由星际气体和星际尘埃组成的;另一种是由大量恒星组成的。 在近代天文学上,前一种称为星云,例如猎户座大星云;而后一种则改称星系,例如仙女座大星系。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冥王星为什么不是行星 根据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2006年8月24日通过的新定义: “行星”指的是围绕太阳运转 自身引力足以克服其刚体力而使天体呈圆球状 并且能够清除其轨道附近其他物体的天体。 根据新定义,同样具有足够质量、呈圆球形,但不能清除其轨道附近其他物体的天体被称为“矮行星”。冥王星是一颗矮行星。 举一个形象的例子 如果我们把太阳看作是一个棒球,那么大约9m远的一粒沙子就代表地球,木星(最大的行星)为45.7m远的一粒豌豆,而最近的恒星则像是离3860km远的另一个棒球。 地球的年龄:现今测得的地球上最古老的岩石年龄为42亿年。测得的陨石年龄为45.5亿年。推断原始地球形成的年龄为46亿年。 第一节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一、地球 极近似旋转椭球体(自转所致,表明地球具有弹性) 二、地球不是严格的旋转椭球体(内部物质分布不均匀) 三、地球形状的主要参数 极半经为 6356.8 km 赤道半经为 6378.2 km 平均半经为 6371 km 扁率为 1 / 298.253 表面积 510064472 km2 体积 10832×108 km3 第二节 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 一、大气圈 大气圈是由包围着固体地球的大气层构成,总质量约5.136×1015t,3/4集中在地面以上10km范围内。主要物质成分以氮(78.09%)和氧(20.94%)为主,其次有氩(0.93%),二氧化碳(0.05%)。 中间层:从平流层顶到地表以上85km的范围。大气再呈现垂直运动。存在电离层,可反射无线电波。 暖层:从中间层顶到地表以上800km的范围。内部存在多层的电离层,也称电离层,强烈反射无线电波。 扩散层:从暖层顶到外层空间。物质多以原子、离子状态存在。是地球物质向宇宙空间扩散的部位。 二、水圈 地球表面四分之三以上的面积被海洋、冰层、湖泊、沼泽、河流中的水体覆盖。地面以下的土壤和岩石空隙中也赋存有大量的地下水,它们共同构成一个连续而不规则的圈层,称为水圈。水圈中的水,主要在太阳热能和重力的作用下不停地运动着。 三、生物圈 生物圈是生物及其生命活动的地带所构成的连续圈层。地球上生命物质出现在3500Ma。 在南非距今3200Ma的层状岩石中发现了原核生物化石。自1000Ma以来植物和动物蓬勃发展。 第三节 固体地球的主要物理性质 一、地球的质量和密度 根据牛顿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出地球的质量为5.9472×1024kg,地球的平均密度为5.516g/cm3。(砂、页、灰岩平均密度为2.6g/cm3,花岗岩密度为2.67g/cm3,玄武岩密度为2.85g/cm3,因而推论,地球内部大部分物质密度应大于平均密度。)地球的密度随深度增加而增大,并且是不均匀的。 地球的平均密度: 5.516g/cm3 地表岩石平均密 度:2.7g/cm3 地心的密度: 13g/cm3 二、地球的重力 地球上某处的重力是该处所受地心引力与地球自转离心力(垂直地面分力)的合力。地球表面的重力随纬度值的增大而增大(赤道g=978.0318cm/s2,两极g=983.2177g/s2,g随海拔高度的增高而减小,每升高1km,g减少31cm/s2)。 由于地面起伏和地球物质密度不均匀以及结构差异等原因使实测重力值与理论值不符,这种现象称为重力异常(正、负异常)。 三、地球的压力 地球内部某处的压力是指由上覆地球物质的重量所产生的静压力。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