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充值下载即送CAD图纸,QQ36396305
青贮饲料收获机的设计
学生姓名
学 号
所属学院 机械电气化工程学院
专 业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
班 级
指导教师
日 期
前 言
玉米秸秆具有很高的利用价值。近年来,随着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动物饲料短缺的问题日益严重,在冬季尤为严重。在我国农村,玉米秸秆作为动物饲料有着悠久的历史,但是玉米秸秆在进行收获时大多采用人工收获,费时费力;机器收获则多是将秸秆粉碎还田。目前市场上出现了一种玉米收获机,能够将秸秆粉碎的同时送入集草车,这种方法固然便于收集,但运贮作业费工费时。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玉米收获机的摘穗茎秆切碎复合装置,包括摘穗棍,工作时,穗茎兼收割台将果穗摘下并将茎秆收集、切碎,然后,果穗经果穗升运器进入果穗箱,碎玉米茎秆在碎茎秆抛送器的作用下被抛送至集草箱。
关键词:穗茎兼收;摘穗装置;切碎装置
目录
1绪论 1
1.1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
1.2国内玉米收获机的研制状况 1
1.3 国外玉米收获机的研制状况及趋势 2
1.4现有玉米秸秆青贮机械收获的方法 3
1.5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5
2. 总体方案的设计 5
2.1设计的基本原理 5
2.2样机结构及工作原理 5
3 关键部件的设计 6
3.1设计指标 6
3.2摘穗辊设计 6
3.3滚筒刀的结构设计 8
4主要部件的选择及强度校核 10
4.1 轴的设计与校核 10
4.2键的强度校核 13
4.3螺旋输送器的计算 13
4.4 V带的选择 15
结 论 16
致 谢 17
参 考 文 献 18
1绪论
1.1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玉米是我国三大粮食作物之一,是仅次于小麦的主要粮食作物60多家,已开发研制出的机型有60多个产品。从整体情况看,目前生产玉米联合收获机除悬挂式(背负式)外,大都处于样机研制或试验阶段。各种机型仍需不断改进和完善,到大规模投入生产应用尚需一段时间。我国生产的玉米联合收获机按收获工艺可分为两种:摘穗—剥皮—果穗收集—茎秆粉碎还田(或收集);摘穗—果穗收集—茎秆粉碎还田(或收集)。玉米收获工艺研制的机型有牵引式、悬挂式(背负式)、自走式和玉米割台等四种机型。
国内可实现果穗收获、茎秆切碎一体化的技术已申报专利有很多立式摘穗茎杆切碎装置在普通卧式摘穗辊式收获机割台下方安装与摘穗辊平行的刀轴,在刀轴上安装不同形式的切刀,通过动定刀配合、动动刀配合等方式实现玉米收获、秸秆粉碎一体化技术。但总体说来国内的果穗收获、茎秆切碎一体化的技术尚未成熟。
我国目前从事玉米联合收获机研究和制造的单位有30多家,约20个产品,分为自走式、悬挂式、牵引式和谷物联合收获机配玉米割台等四种形式,又分单行和多行。但各厂家的产量都不大,其主要原因就是如上所提到的机具的适应性题、农民的购买力和玉米收获机的关键部件的可靠性等问题。因此必须加快对玉米联合收获机械化关键技术与装备的研究,以加速玉米收获机械化的进程。在自动化程度方面,由于国产玉米收获机以实用为主,主要考虑降低制造成本,对自动化要求不高,因此明显落后于国外产品。目前,在已研制的机型中还有可靠性差、效率低、对作物的不同行距适应能力不强等问题,个别机型的损失率和破碎率还有待进一步降低。
国内近期玉米收获机械仍以价格较低的悬挂式机型为主,适应多种行距的玉米收获机具将会随着技术的不断完善迅速占领市场。穗茎兼收型玉米联合收获机,可以实现茎秆资源的回收利用,将是玉米联合收获机近期研究、开发的重点,以适应畜牧业发展的要求,在畜牧业发展就快的地区,这种机型有较好的发展前景,预计未来几年将会出现比较实用的畅销机型。
1.3 国外玉米收获机的研制状况及趋势
目前国外玉米收获机的研究与生产技术已经成熟,目前在美国、德国、乌克兰、俄罗斯等西方国家的玉米收获(包括籽粒和秸秆青贮)已基本实现了全部机械化作业Johndeere公司、Case公司、德国的Mengle公司、道依茨公司生产的玉米联合收获机,绝大部分是在小麦联合收获机上换装玉米割台,并通过调节脱粒滚筒的转速和脱粒间隙进行玉米的收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特点:
(1)在保证良好性能的前提下,向高效、大型、大功率、大割幅、大喂入量和高速发展。喂入量已由一般的5~6千克/秒发展到10~12千克/秒所配发动机的功率最大到243千瓦,正在研发的有276千瓦;割台最大割幅已超过9米。配谷物联合收割机的玉米割台由收割4~6行发展到收割8行。发动机功率为19千瓦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