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因尖点后出现很强的反向压力差,使边界层 立即在尖点处分离,应尽可能避免。 二、避免尖点 房角处的旋涡 三、加导流片 在弯道处加导流片可以减小旋涡区,达到减 小旋涡阻力的目的。 常用于风洞和循环水槽 四、边界层控制 本方法既可以减小粘性阻力,又可增大机翼的 最大升力,增加船用舵的侧向力等。 常见边界层控制的方法有: 1.前缘缝翼 形成进口宽,出口窄的小隔缝 加装一小机翼 加速上翼面边界层内流体动能,不发生分离,提高升力。 2.抽吸作用 抽吸可增加流动稳定性,延长层流区以减小 压差阻力。临界雷诺数可提高至3×107。 在分离前抽吸边界层内迟滞下来的流体,可能 避免分离以降低旋涡阻力。 3.吹喷作用 使层流边界层引起扰动,提前过渡为湍流,增 加摩阻。 自物面向后吹喷流体,增加边界层内流体 的动能,防止或推迟边界层的分离。 五、采用层流翼型 层流翼型的特点: 最大厚度约在离前端的30~70%处 最大厚度处对应最小压力点。 层流翼型可将临界Rekp提高至5×106,因此在Re≤107时可以大大降低摩阻。 最小压力点以前为减压加速区,流动易保持 层流,因此有可能延长层流区,降低阻力。 六、聚合物溶液的减阻作用 从船模表面向边界层中喷600ppm/min的聚氧化乙烯溶液,可以使船模的摩擦阻力减小30%, 相应的Re=1.77×107。 减阻效果不错,但实船上应用经济性不够理想。 例如实船长137.16m,航速18Kn每小时约需好几 吨溶液。 七、微气泡减阻 在物体表面形成一薄层直径在50?m左右的气泡, 可以有效减少摩擦阻力。 若用对数公式代替指数公式,则有相应的混合边界层公式: 例7.2 一平板长5m,水流以速度0.19m/s流 过平板,试分别求离前端1m及4.5m处边界层最大 厚度,并求在该两点垂直距板面5mm处的速度。 解:先判别流动状态。算出临界长度为: 在1m处为层流,4.5m处为湍流。 在1m处层流边界层公式得出: 再由(12-30)式 在4.5m处需用有关湍流边界层的公式,由 (12-44)式 例7.3 一平板宽为2m,长5m,在空气中运动的 速度为2.42m/s。试分别求沿宽度方向及沿长度 方向运动时的摩擦阻力。 解:先判别边界层的流动状态 即沿宽度方向运动时为层流边界层,沿长度方 向运动时为混合边界层。 沿宽度方向运动时的摩擦阻力: 沿平板长度方向: §12-8 船体摩擦阻力的计算 来流和湿面积相同时,平板与流线型物体的摩擦 阻力不同。 因此τ0将加大,从而使船体总摩擦阻力较平板略有增加。 :在流线型物体表面上绝大部分区域的流速 略高于平板的流速,而边界层厚度则在离前端60% 体长上是基本一致的。 原因 Sachdeva和Preston(1976)的船模试验结果: 为计算方便,设船体和“相当平板”的摩擦阻力相同,再用经验系数来修正。 相当平板:长度和船长相同,面积和船体浸湿面 积Ω相同的平板。 Cf船体=KCf平板 相当平板的摩擦阻力系数: k为修正系数。对于舰船,k值与船体的长宽比 (L/B)有关。 阻力 §12-9 边界层分离与形状阻力 实验证实,在同种流体中相同来流速度流过 相同迎流截面物体受到的阻力并不相同。 容易误认为B物体的阻力大, 但事实正好相反。 V A B 迎流截面相等 为什么? 粘性流体流过物体 时,物体受到的阻力由 两部分组成:摩擦阻力 和形状阻力。 形状阻力的产生与边界层分离现象有密切关系 1.沿曲面压力变化对边界层内流动的影响 一、曲面边界层分离现象 y物面法线 同一法线上边界层内各点的压力相同,即 从O到C: 外部势流加速,压力递减 压力梯度 <0,称为顺压梯度 y x 翼面上最凸点 边界层内部流体减压加速。部分压力能转变 为动能,顺压梯度对流动起助推作用。 势流速度为Umax,压力降到pmin 假定C点: y x 翼面上最凸点 压力递增即 >0,称为逆压梯度 C点向下游: 升压减速 部分动能转变为压力能,粘性的阻滞作用继续消耗动能。 流体微团受到逆压梯度与粘滞阻力的双重阻 碍,使动能损耗,流速不断减小。 2.边界层内速度剖面形状 物面上: y=0,ux=0;y=δ, ux≈U(x); 0<y≤δ, ux>0 (1) C点,最小压力, Umax y U(x) 边界层外边界 A δ C x B (2)D点近壁处的流体动能消耗殆尽, 有ux=0,即 E D x C A B Umax 边界层外边界 y U(x) F 速度曲线在D点与y轴相切, (3)E点:逆压梯度的反推作用形成倒流,而靠近边界层外边界的流体仍流向下游。 E D x C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天津财经大学2024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pdf VIP
-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小数乘法(全章)》PPT教学课件.ppt VIP
- 数字集成电路部分课后习题chapter11ex.pdf VIP
- 安全通信与安全通信标准EN50159.pdf VIP
- 消防安全管理方案.docx VIP
- 锂电池储能系统技术协议.docx VIP
- 四年级数学下册《每日一练》全52套.pdf VIP
- 2025年福建厦门海关口岸门诊部招聘检验检测岗8人笔试附带答案详解.docx VIP
-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pdf VIP
- DB37_T 4614.2-2023 “爱山东”政务服务平台移动端 第2部分:运营管理规范.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