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气象学第十二章:城市气象学复习剖析.ppt

城市气象学第十二章:城市气象学复习剖析.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城市气象学 复习总结 TSP 即总悬浮微粒,又称总悬浮颗粒物。指悬浮在空气中的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0μm的颗粒物。 逆温对城市大气污染的影响 当逆温出现时,表征气层非常稳定,会阻碍空气上升运动的发展,从而形成污染物扩散的阻挡层,使近地层的污染物质不容易穿透逆温的屏障向上扩散,只能在逆温层下部有限的空间内聚积,形成高浓度污染。逆温强度越大,厚度越厚,维持的时间越长,造成的污染危害越大。 城市太阳辐射的波长变化 城市中到达的紫外辐射量减少,将影响城市居民健康。紫外辐射减少状况由大气透明度和太阳高度角决定,空气的混浊度大,太阳高度角越低,减少越厉害。市区对于紫外辐射的削弱非常明显。 城市热岛 城市内部气温比周围郊区高的现象,城市气候中最典型的特征之一,无论是在中高纬度或低纬度地区,这一现象均普遍存在。 城市热岛形成的人为因素有哪些?请详细举例说明。 人为因素 城市下垫面因素 人为热量 温室气体 大气污染 下垫面的透水性 城市中除少数绿地外,绝大部分的下垫面透水性差。 下垫面的几何形状 城市复杂立体下垫面上的天穹可见度比平坦郊区小得多 下垫面的热性质 城市下垫面的导热率、热容量比郊区大。 城市的风场 城市化对风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城市作为一种特殊的立体粗糙表面,对气流运动的影响很大。城市地面风速迅速减小,而湍流混合以及风的阵性度明显增加。 由于城郊热力差异,可形成类似于海陆风的市区与郊区之间的局地环流。 城市干岛 白天,在太阳照射下,下垫面通过蒸散过程进入空气中的水汽量,城区小于郊区;特别是在盛夏季节,城郊之间自然蒸散量的差值更大。城区下垫面粗糙度大,有热岛效应,湍流运动比郊区强,通过湍流的垂直交换,城区低层水汽向上层的输送量比郊区多,导致城区近地面水汽压小于郊区,形成“城市干岛”。 城市湿岛 夜晚,风速逐渐减小,空气层结稳定,郊区气温下降快,饱和水汽压减低,有大量水汽在地表凝结成露水,存在于低层空气中的水汽减少,水汽压迅速降低。城区因有热岛效应,其凝露量远比郊区少,夜晚湍流弱,与上层空气间的水汽交换量小,城区近地面的水汽压就会高于郊区,出现“城市湿岛”。 影响城市空气湿度的因素很多 城市下垫面的不透水性,使降水到达地面后迅速变成径流;城市植被覆盖面积小,使蒸发和蒸腾作用大为减弱;城市近地层湍流交换强,有利于水汽向高层输送;机动车和燃烧过程中排放的碳氢化合物,会增加空气中的水汽含量。 * * 城市气候所波及的范围 城市的大气成分 (1)干洁空气 (2)水汽 (3)固态、液态颗粒 大气:由多种气体混合组成的气体及浮悬其中的液态和固态杂质所组成 。 干洁空气 概念: 大气中除水汽、液体和固体杂质外的整个混合气体。 成分:主要成分是氮、氧、氩、二氧化碳等,此外还有少量的氢、氖、氪、氙、臭氧等稀有气体 。 特点:(1)组成干洁空气的各种成分总是维持基本恒定,(2)干洁空气的平均分子量是28.996,(3)在垂直高度90km以下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所占比例不变, 100 km以上氧分子离解为氧原子,250km氮基本离解。 ? 二氧化碳 (CO2) 占空气容积仅 0.035% 的二氧化碳,来源—地表火山喷发、燃料燃烧、动植物呼吸及有机物腐败等,主要集中在20km以下大气浅薄底层。 含量—城市工业中心、火山周围较高,农村较少。 最大特点:对太阳辐射吸收很少,主要吸收和放射长波辐射。对大气有增温作用,被称为“温室气体”,直接干扰气温垂直变化规律,间接影响气候变化。 臭氧 最大特点:能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增暖气温。直接影响气温垂直分布规律,但吸收高层大气大量太阳紫外线使地表生物和人类免遭伤害。 臭氧受人类不自觉破坏已在极地上空等局部区域日趋变薄,并已行成空洞,使过多紫外线通过臭氧层空洞进入低层大气。导致人类众多疾病(皮肤癌、白内障、…)发生,危害人们健康。 大气污染 概念:指排入大气的污染物或由其转化的二次污染物的数量、浓度及在空中的滞留时间达到了妨碍人体健康、影响动植物生存以及损坏各种设备、器物即破坏自然环境的危害现象。 来源:自然过程和人为因素 三个环节:污染物排放、大气传播、人与物受害 * 大气污染物的来源 大 气 污 染 源 天然源:自然界自行向大气排放污染物的污染源. 人为源:人类的生产活动和生活活 动所形成的污染源。 1.2 城市大气污染源 * 一次污染物:直接从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 主要有SO2、H2S 、NO、NH3 、CO、CO2 、HF、HCl 、C1—C12化合物 。 二次污染物:是指由一次污染物在大气中 互相作用,经化学反应或光化学反应

文档评论(0)

5584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