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节 自持放电条件(汤逊气体放电理论二) 正离子对放电发展过程的影响(当极间电压大于某一数值时) 阴极表面电离系数(二次电子发射系数)γ 一个正离子撞击阴极表面产生出来的二次电子数为γ 假定在阴极表面附近有nc个电子,则到达阳极时,电子数目变为 nc两部分组成,即 (1-12) 把式(1-12)代入,可得 整理可得 两边乘以电子电荷,得到电流表达式 一、自持放电条件 均匀电场中气隙的自持放电条件 γ与阴极材料,气体种类有关 二、起始电压(场强)、击穿电压(场强) 起始场强:放电由非自持转为自持时的场强 三、汤逊理论的适用范围 低气压、短间隙:pd26.66kPa·cm 物理意义:一个电子从阴极到阳极的过程中产生 个正离子,这些离子在阴极表面产生的二次电子数为 ,如果其值等于一,则意味着初始电子有了一个后继电子,从而使放电得以自持。 均匀电场:起始电压=击穿电压 不均匀电场:起始电压击穿电压 第四节 起始电压与气压的关系 起始放电电压 对均匀电场,击穿电压就是起始放电电压 巴申定律:气隙的击穿电压是气体压强和间隙距离乘积的函数 一、汤逊理论对巴申定律的解释 pd Ub 巴申曲线 要求会用汤逊理论解释巴申曲线中击穿电压具有最小值的原因 根据汤逊自持放电条件可以求出在均匀电场中 二、空气相对密度(气温变化时起始电压的计算) 空气相对密度 注意:p和T的单位 起始放电电压 (c) 第五节 气体放电的流注理论 一、汤逊放电理论的局限性 二、流注放电理论 (1)空间电荷对原有电场的畸变作用 不适用于高气压、长间隙,不能解释雷电放电现象 考虑了高气压、长间隙下若干因素对气体放电过程的影响 两个强场区之间形成一个利于复合的弱电场区-辐射源 (2)空间光电离对放电过程的促进作用 放电间隙中电离强度和发展速度远大于初始电子崩的新放电区域以及它们不断汇入初崩通道的过程称为流注。 光子 二次电子崩 流注形成 所加电压远大于间隙自持放电放电起始电压时流注的形成示意图 参见课本13页示意图 流注从阴极向阳极推进 流注形成的条件 初始电子崩头部的空间电荷数量必须达到某个临界值,使电场得到足够的畸变,从而在电子崩的头部和尾部之造成一个适于复合的区域,引发足够的光电离。 流注的形成与阴极的表面过程无关 流注理论与汤逊放电理论的适用条件不同,二者互为补充。基本上都是定性理论,不能用来精确计算击穿电压。 对于均匀电场来说,形成流注的自持放电条件为 实验研究得到的数据为 上节课内容回顾 一、气体中带电粒子的产生(续) 带电粒子的产生——光电离、热电离、碰撞电离、金属表面电离 附着、电负性气体;带电粒子的消失 二、汤逊气体放电理论 电子崩-电子碰撞电离系数α的定义,公式 含义,压强和电场强度对α的影响(压强太大或太小都不利于放电的发展)。 自持放电条件及其物理意义 实践对汤逊理论的验证——起始放电电压计算及巴申定律 三、流注理论 汤逊理论的适用范围与不足之处 流注理论对汤逊理论的补充:1考虑空间电荷对原有电场的畸变作用;2考虑空间光电离对放电的作用; 出现流注的条件及流注的发展过程 流注理论与汤逊理论的关系 第六节 不均匀电场中气隙的放电特性 一、不均匀电场中气隙的放电特征 稍不均匀电场和极不均匀电场的划分依据:电场的不均匀系数 f 电晕放电 式中 极不均匀电场(f 4)的实例:棒-板间隙、棒-棒间隙和同轴圆柱电极 所加电压大于某一临界值时(小于击穿电压),曲率半径小的电极附近首先出现的局部放电现象称为电晕放电,此时所加电压称为电晕起始电压。 二、电晕放电 1、电晕放电的重要性 2、电晕起始放电电压的计算 对电能平衡、导线选择和环境的影响 A)理论计算 复杂、准确度差 B)经验公式 皮克公式 单根导线表面场强 两根导线表面场强 2、电晕放电的利弊 危害:a消耗能量;b产生高频电磁波干扰无线通信和电视信号;c产生可闻噪声 利:降低过电压波的幅值和陡度;应用于其他工业领域 3、防止电晕放电的途径 设法降低导线表面的电场强度 具体措施:采用分裂导线,分裂数超过两根时,多根子导线布置在一个圆的内接正多边形的顶点。 分裂导线的表面电场强度不仅与分裂数有关,也与子导线之间的距离(分裂距)d有关; 采用分裂导线的场合: 220kV及以下输电线路不采用; 330~750kV线路,分裂数2~6 1000kV及以上线路,分裂数大于8。 三、极不均匀电场中的放电过程 特点:放电从曲率半径较小(电场强度最大的地方)的电极开始,且放电的发展过程、气隙的电气强度、击穿电压等都与该电极的极性密切相关,具有明显的极性效应。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