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记(6邓叔群、5玻尔读文示范)课程.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 邓叔群不愿意去台湾,也不去美国,而欣然接受邀请去东北筹建农学院。他这样做,既有现实因素,又有思想基础。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首先要把握全文内容,理清文章结构,然后根据题干找到答题区间,筛选出关键信息。“现实因素”在文章的第五段,“思想基础”在文章的第五段及相关链接②。从“我绝不跟腐败的国民党去台湾”可以看出,他对国民党腐败统治的现实深感失望;从“他早年的学生沈其益受东北解放区领导委托,特地到上海动员他去东北筹建农学院,他欣然接受邀请”可以看出,东北解放区领导尊重人才的诚意使他深受感动。据此可以得出现实因素。从“别忘了自己是中国人,要为民族富强奋斗终生”和相关链接②中外祖母对他的影响可概括出思想基础。 答案:现实因素:①国民党腐败统治的现实使他深感失望。【5段】②东北解放区领导尊重人才的诚意使他深受感动。【5段】思想基础:①从小受外祖母影响,以历史上的民族英雄为榜样。【连接2】②不忘自己是中国人,愿为中华民族富强奋斗终生。【5段】 3. 在国家需要时,邓叔群是如何主动牺牲个人利益、为国分忧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分析综合。综观全文,大部分内容都是在记述邓叔群在国家需要时,主动牺牲个人利益、为国分忧的事迹。逐段分析时,要注意捕捉那些关键语句,如第一段中的“邓叔群却认为,学到先进知识报效祖国,正是自己求学的真正目的,于是当即回国”,第五段中的“在半年时间内,带病编写出一整套林科大学的教材纲要”“他辛勤工作,调度有方,快速、高效地完成了建校任务”,第六段中的“他把抗日战争前在南京购建的花园洋房捐献给国家,还三次主动提出减薪”,等等。对这些关键语句进行归纳整合即可。 答案:①因为岭南大学的需要,中断学业,提前回国效力。【1段】②把自家的花园洋房和积蓄捐献给国家,并主动提出减薪。【6段】③带病编写教材纲要,为筹建沈阳农学院辛勤工作。【5段】 4. 作为一位爱国科学家,邓叔群有哪些突出表现?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 解析:本题考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的能力。作答本题,要理清文本结构,概括出各部分的要点,避免遗漏。文章首先写了邓叔群“为了解救贫困的中国农民”,选学农林专业;接着写他为中国的真菌学,乃至世界真菌学作出的突出贡献;然后写他为国计民生需要,及时调整自己的研究方向,转向了林业研究;最后写他为新中国农林业的发展,带病编写教材纲要,筹建农学院,培训专业技术骨干。 答案:①为中国建立了自己的真菌学,在世界学术领域争得一席之地。【2段】②为改变中国农业的落后面貌,选学农林专业。【1段】③为国计民生需要,及时调整自己的研究方向。【3段】④为新中国农林业的发展,努力培养专业人才。【6段】 考情考向探究篇 真题再现 P138 (2014·全国新课标卷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科学巨人玻尔 1927年,第五届索尔维物理学会议在布鲁塞尔召开,激烈的辩论很快就变成了一场爱因斯坦与玻尔之间的“决斗”。这场辩论在三年后的第六届索尔维会议上战火再续,玻尔获得胜利,他所代表的哥本哈根学派因此获得了大多数物理学家的认同,他们对量子力学的解释也被奉为正统解释。这次辩论就是著名的“爱因斯坦—玻尔论战”,有人称之为物理学史上的“巅峰对决”。 爱因斯坦和玻尔这两位科学巨人的背后,是现代物理学的两大基础理论——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他们的争论旷日持久,几乎所有理论物理学家都被吸引并参与进来,乐此不疲。尽管两人的科学理论和思想观点始终没能调和,但他们却结下了长达数十年的友谊。玻尔高度评价他与爱因斯坦的学术之争,认为它是自己“许多新思想产生的源泉”。爱因斯坦也称赞说:“很少有谁像玻尔那样,对隐秘的事物具有如此敏锐的直觉,同时又兼有如此强有力的批判能力。他是我们时代科学领域伟大的发现者之一。” 与爱因斯坦更个性化的独自研究不同,玻尔周围聚集着许多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他不但有革新的勇气,更是一位伟大的伯乐。他为量子物理学培养和组织了一支创新发展的队伍,人们称之为“哥本哈根学派”。后来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玻恩、海森伯、泡利以及狄拉克等都曾是其主要成员。 哥本哈根学派活动的大本营就是哥本哈根理论物理研究所。该所是玻尔在1917年申请,并于1921年正式成立的。他以著名科学家的身份为研究所作担保,筹集了大量资金。在任所长的40年间,他以特有的人格魅力,吸引了世界各地的青年才俊,使研究所成为当时全世界最重要、最活跃的量子力学研究中心。这里先后培养了600多名物理学家。玻尔使这个科学家群体中的每个个体的力量发挥到极致,形成了以集体讨论和自由探索为特征的研究风格。他还经常在此举办非公开的小型年会,邀请各国著名的物

文档评论(0)

123****664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