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埋地管道抗震设计上的考虑 管道选线时应避开9度以上的地震区; 尽可能避开断层、滑坡、塌陷地区,避开饱和松散粉砂地段; 通过断层区的管道,管道与地层尽可能只相交一次,不能与断层平行,与断层的夹角以30~80?为宜,断层两侧至少60m范围内管道浅埋。 通过液化区时,必要时可改在地上敷设,如果液化土较浅,可在液化土层以下稳定的土壤中; 在管道出入地面部位,与三通、阀门和设备等的连接以及软硬土交错部位,应采用柔性连接。 本章小结 油气管道的抗震设防烈度是七度。 地震影响管道主要有三种作用:断层错动、土壤液化和地面振动。油气输送管道的抗震设计也是从这三个方面分别考虑。 地震波是体波:纵波和横波。此外,在地表面形成两种形式的次生波——面波:乐甫波(L波)和瑞利波(R波)。 地震释放的能量大小用震级表示,一般采用里氏震级。 地震烈度是指某一个地区、地面及房屋建筑等工程结构遭受到一次地震影响的强烈程度。我国将地震烈度分为12度。 断层是两部分地壳板块之间挤压而导致断裂面,并沿该断裂面发生相对运动。断层类型有三种:走滑断层、正断层和逆断层。走滑断层的主要运动发生在水平面,根据管道-断层的相交角度不同,可导致管道拉伸或压缩。正断层和逆断层的主要地层位移是在竖直方向。正断层使管道承受拉伸变形,而逆断层主要使管道承受压缩变形。 砂土液化使土壤强度减少甚至完全丧失,影响土壤液化的因素有:砂土的粒度组成、砂土的密度、砂层的有效覆盖压力、地震的烈度和持续的时间。 根据地面在地震波作用下的运动计算管道的应力。 第五章 管道抗震设计计算 地震是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例; 1960年智利大地震,震级8.9级,震中烈度11度,引起地面下沉、滑坡塌方、火山爆发、海啸,沿海一带的城镇、港口等大都被海浪冲走或陷入海里; 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震级7.8级,震中烈度11度,唐山市房屋绝大部分倒塌。 全世界平均每年发生5级以上的地震130次; 我国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与喜马拉雅-地中海地震带之间,是世界上地震灾害频发的国家之一,每年都会有多次六、七级地震发生。 地震使管道破坏并产生严重的次生灾害 地震对管道的影响: 断层 土壤液化 地面波动 管道抗震的设计规定:设防地震动峰加速度为0.1~0.15g以上(地震烈度为七度); 2008年11月27日,发布GB 50470《油气输送管道线路工程抗震技术规范。 5-1 工程抗震常识 1、地震波 地震时,地下积蓄的变形能量以波的形式释放,从震源向四周传播。 地震波是一种体波,它主要有两种成分: 压缩波(P波):又称纵波或疏密波,其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前进方向一致,可在固体或液体中传播。其特点是周期短、振幅小。 横波(S波):又称横波或等容波,其介质的振动方向与波的前进方向垂直,仅能在固体中传播。其特点是周期较长、振幅大。 压缩波比剪切波的传播速度高。 P波和S波示意 a b 压缩 未扰动介质 P波 S波 波长 膨胀 两倍波幅 面波——乐甫波(L波)和瑞利波(R波) 当体波从基岩传播到上层土时,经分层地质界面的多次反射和折射,在地表面形成的一种次生波 地震时,压缩波最先到达,然后是剪切波,再后是面波。 2、震级 指在一次地震中地壳所释放出来的能量。释放的能量越多,震级越大; 地震的震级一般采用里氏(里克特 Richter)震级; 一个6级地震释放的能量相当于一个2万吨级的原子弹; 地震对地面的影响程度与许多因素有关,除了震级以外,还与震源深度、震中距等因素有关。 3、烈度 地震烈度是指某一个地区、地面及房屋建筑等工程结构遭受到一次地震影响的强烈程度。 一次地震对于不同的地区有多个烈度,即地震烈度。 震级与烈度不能混淆。 如唐山地震,震级7.8级,震源深度12~16km,震中烈度11度,各地烈度如下 烈 度 范 围 面积,km2 11度 10度 9度 8度 7度 唐山市 古冶到丰南 宁河、滦县、汉沽 天津市区 北京市部分地区 27.5 367 1800 7270 33300 我国采用12度地震烈度法 烈度I,在特别易于感受的条件下,只有少数人才能感觉到; 烈度II,只有在建筑物上层部位静止着的人们方能感觉到,易于摆动的悬吊物有摇摆现象; 烈度III,在建筑物上层部位的多数人可感觉到,但大部分人不认为是地震。停着的汽车轻微摆动,有如卡车经过时的震动,可测知其持续时间。 烈度IV,白天室内多数人,室外少数人可感知,盘碟、门窗摇动,墙壁作响,有如重卡车碰撞建筑物的感觉,停着的汽车相当摇动; 烈度V,人人可感知,多数人睡中醒来,窗玻璃有摇动,灰泥抹面裂缝,放置不稳的器物倾倒,电线杆、树木、塔状体的摇动有时可见,钟表停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