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生态学解答.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污染生态学 Pollution Ecology 参考书目 绪 论 第一节 生态系统 第二节 生态环境问题 第三节 污染生态学 第一节 生态系统 第二节 生态环境问题 一、生态系统化学品污染 二、全球大气污染与气候变化及生态灾难 三、酸雨对生态系统的污染 四、水生生态系统与湖泊富营养化及海洋赤潮 五、臭氧层耗竭及其对人类生态系统的危害 六、土壤侵蚀与沙漠化加剧及其对生态系统的污染 全球变暖引起的灾害 一、干旱和炎热,森林火灾,沙漠化加强。 二、地球动力学效应的变化,可能引起某 些地震和火山活动。 三、湿润地区更湿润,洪水连年不断。 四、地球海平面逐渐上升,沿海地区大量的陆地将海水淹没,只是陆地面积减少。 酸雨发生的主要机制 酸雨主要成分:H2SO4 、HNO3 SO2+H2O==H2SO3 H2SO3+02==H2SO4 2NO+O2==2NO2 2NO2+H2O==HNO3+NO 湖泊富营养化及海洋赤潮 氟利昂——臭氧层破坏的元凶 几种氟氯代甲烷和氟氯代乙烷的总称 。其化学性质稳定,不具有可燃性和毒性,被当作制冷剂、发泡剂和清洗剂,广泛用于家用电器、泡沫塑料、日用化学品、汽车、消防器材等领域。 氟利昂与二氧化碳相比,温室效应要高出几千到1万多倍。氟利昂上升到平流层,发生催化反应,不断破坏臭氧层,约破坏10万倍的臭氧。 土壤侵蚀与沙漠化 土壤侵蚀,由于森林的不断砍伐、大型采矿作业、建筑活动、农业耕作及土壤有机质的下降等不适当的人类活动所造成。 在干旱地区表现为沙漠化。 在湿润地区为土壤的流失。 第三节 污染生态学 一、学科定义与内涵 二、学科来源于归属 三、学科分支与划分 第一章 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迁移规律 第一节 污染物的概念、性质及分类 第二节 有关生物对污染物的吸收、迁移的几个概念 第三节 植物对污染物的吸收与迁移 第四节 动物对污染物的吸收与迁移 第五节 微生物对污染物的吸收 第一节 污染物的概念、性质及分类 一、污染物的概念 指进入环境后使环境的正常组成发生直接或间接有害于生物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变化的物质。 二、污染物的性质 1.一种物质成为污染物,必须在特定的环境中达到一定的数量,并且持续一定的时间。 2.污染物会在环境中发生转化,即具有易变形。 三、污染物的分类 第二节 有关生物对污染物的吸收、迁移的几个概念 安全浓度(safe concentration) 生物与某种污染物长期接触,仍未发现受害症状,这种不会产生受害症状的浓度即为安全浓度。 最高允许浓度(maximum allow concentration) 生物在整个生长发育周期内,或者是对污染物最敏感的时期内,该污染物对生物的生命活动能力和生产力没有发生明显影响的浓度。 效应浓度(effective concentration) 超过最高允许浓度,生物开始出现受害症状,接触毒物时间越长,受害越重。这种使生物开始出现受害症状的浓度称为效应浓度。 致死浓度(lethal concentration) 当污染物浓度继续上升到某一定浓度,生物开始死亡,这是的浓度为致死浓度。 第三节 植物对污染物的吸收与迁移 一、植物对污染物的吸收 1.植物对大气污染物的粘附与吸收 分泌油脂;吸滞粉尘;吸附尘埃等。 2.植物对水溶态污染物的吸收 (1)水溶态污染物到达根表面 两条途径:质体流途径(污染物随蒸腾拉力,在植物吸收水分时与水一起到达植物根部);扩散途径(通过扩散到达根表面)。 (2)水溶液进入细胞的过程[细胞壁、细胞膜] 二、污染物在植物体内的迁移 非共质体通道:即无机离子和水在根内横向迁移,到达内皮层是通过细胞间隙等质外空间。 共质体通道:即细胞内原生质流动和通过细胞之间相连的细胞通道。 蒸腾作用 污染物可以从根部向地上部运输,通过叶片吸收的污染物也可以从地上部向根部运输。不同的污染物在植物体内的迁移、分布规律存在差异。 第四节 动物对污染物的吸收与迁移 一、污染物通过动物细胞膜的方式 被动运输(简单扩散,滤过作用)和特殊转运(载体转运,主动运输,吞噬和胞饮) 二、动物机体对污染物质的吸收 1.经呼吸道吸收 5nm粉尘穿过肺泡,被吞噬细胞吞噬 2.经消化道吸收 [肠道粘膜主要部位]有机汞 3.经皮肤及其他途径的吸收 表皮和真皮 三、污染物在动物机体内的迁移与排出 以Cd为例:Cd进入肠道吸收,输送到肝,促进肝中金属硫蛋白的合成;

文档评论(0)

花仙子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