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24中学优秀-金属晶体剖析.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晶胞内原子数=3+12×1/6+2×?=6,配位数为12。 堆积方式小结 石墨晶体结构 * Ti 金属样品 一、金属的物理通性 易导电、导热、有延展性、有金属光泽等 二、金属的结构 1、电子气理论:金属原子脱落下来的价电子形成遍布整块晶体的“电子气”,被所有原子共用,从而把所有金属原子维系在一起。 2、金属键: (1)定义:金属离子和自由电子之间的强烈的相互作用叫做金属键 (2)特点: 价电子可在金属中自由移动,金属键无方向性 金属元素原子半径越小、单位体积内价电子数目越多,金属键越强 (3)影响因素 (4)金属键的作用 金属键越强,金属的熔沸点越高,硬度越大 组成粒子: 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电子 3、金属晶体:通过金属键结合形成的晶体(金属单质和合金都属于金属晶体) 微粒间作用力: 金属键 思考:为什么碱金属单质的熔沸点从上到下逐渐降低,而卤素单质的熔沸点从上到下却逐渐升高? 4、电子气理论对金属晶体物理性质的解释 不同的金属导电能力不同,导电性最强的三种金属是:Ag、Cu、Al ⑴易导电: 在外加电场下,电子气中的自由电子在金属内部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导电时发生的变化 导电粒子 导电时的状态 金属晶体 电解质 晶体类型 水溶液或 熔融状态下 晶体状态 自由移动的离子 自由电子 思考:电解质在熔化状态或溶于水能导电,这与金属导电的本质是否相同? 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 ⑵易导热: 电子气中的自由电子通过运动与金属离子碰撞把能量从高温区传到低温区 4、电子气理论对金属晶体物理性质的解释 ⑴易导电: 在外加电场下,电子气中的自由电子在金属内部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当金属受到外力作用时,晶体中的各原子层就会发生相对滑动,但不会改变原来的排列方式,弥漫在金属原子间的电子气可以起到类似轴承中滚珠之间润滑剂的作用,所以在各原子层之间发生相对滑动以后,仍可保持这种相互作用,因而即使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形变也不易断裂。 ⑵易导热: 电子气中的自由电子通过运动把能量从高温区传到低温区 4、电子气理论对金属晶体物理性质的解释 ⑴易导电: 在外加电场下,电子气中的自由电子在金属内部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⑶有延展性: 受外力时,金属各原子层发生相对滑动,但金属键仍存在 (4)有金属光泽: 自由电子吸收可见光从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回迁时又以光的形式释放能量 金属粉末的晶面取向杂乱、晶格排列不规则,吸收可见光后辐射不出去,所以成黑色。 在金属晶体中,金属原子如同半径相等的小球一样,彼此相切、紧密堆积成晶体。金属晶体中金属原子的紧密堆积是有一定规律的。 三、金属晶体的原子堆积模型 1、几个概念 密堆积:微粒之间的作用力使微粒间尽可能的相互接近,使它们占有最小的空间 配位数:在晶体中与每个微粒紧密相邻的微粒个数 空间利用率:晶体的空间被微粒占据的体积百分数,用它来表示密堆积的程度 (密堆积方式因充分利用空间,而使体系的势能尽可能降低,结构稳定) 2、金属晶体原子在二维平面放置方式 行列对齐四球一空 行列相错三球一空 Ⅱ型 密置层 Ⅰ型 非密置层 配位数4 配位数6 Ⅰ. 简单立方堆积 3、金属晶体原子在三维空间堆积模型 非密置层堆积有两种方式 Ⅰ简单立方堆积(钋型) 晶胞是立方体(含1个原子),配位数6,空间利用率较低52% ,金属钋(Po)采取这种堆积方式。 Ⅱ体心立方堆积—钾型(碱金属)(A2型) 晶胞中含2个原子,配位数:8 空间占有率: 68%(Na、K、Fe、Mo、W等) Ⅱ体心立方堆积—钾型(碱金属) 体心立方堆积 1 2 3 4 5 6 第二层 : 对第一层来讲最紧密的堆积方式是将球对准1,3,5 位。 ( 或对准 2,4,6 位,情形是一样的 ) 1 2 3 4 5 6 A B , 关键是第三层,对第一、二层来说,第三层可以有两种最紧密的堆积方式。 思考:密置层的堆积方式有哪些? 上图是此种六方 堆积的前视图 A B A B A 第一种: 将第三层球对准第一层的球 1 2 3 4 5 6 于是每两层形成一个周期,即 AB AB 堆积方式,形成六方最密堆积。 配位数 12 ( 同层 6,上下层各 3 ) Ⅲ.六方最密堆积 (A3型) Ⅲ六方最密堆积(镁型):Mg、Zn、Ti 配位数12,空间利用率74% 4 % 05 . 74 % 100 2 3 2 24 3 6 3 3 = · = · = p P r r 率 六方最密堆积空间占有 第三层的另一种排列方式,是将球对准第一层的 2,4,6 位,不同于 AB 两层的位置,这是 C 层。 1 2 3 4 5 6 1 2 3 4 5 6 1 2 3 4 5 6 1 2 3

文档评论(0)

舞林宝贝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