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文学论文索引(2000__2004).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比较文学论文索引(2000-2004) 编者按:这里刊出的是中国比较文学界学人2000-2004年间公开发表的论文相关信息,其中包括篇名、作者、刊名和中文摘要;基本上能够反映出国内比较文学近年来的研究状况。 ? 【篇名】 中国的《诗经》和马来西亚的班顿 【作者】 卢燕丽 【刊名】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年01期 【摘要】 班顿,又名马来民歌,是一种极优美的四行体诗歌,在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广泛流传。中国的《诗经》和马来西亚的班顿是两个国家两个民族的文学作品,但在诗歌形式、创作题材、思想内容、艺术手法和实际应用等方面,有很多相同相似之处,本文对此进行了一些比较研究,并对班顿所能受到的异族文化的影响做了探讨。 【篇名】 中国古典小说“人仙妖鬼婚恋”母题初探 【作者】 刘耘 【刊名】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 2000年01期 【摘要】 从比较文学主题学的研究方法出发,可以在自汉至清的中国古典小说中发现一个完整、连贯、特色鲜明的讲述人与仙、妖、鬼等异类婚恋生活的母题,笔者将它命名为“人仙妖鬼婚恋”母题,并首次对它的源流、特点、美学风格做了全景描述,提出它在世界文学背景中的独特意义。 【篇名】 论可比性——比较文学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 【作者】 陈惇 【刊名】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年03期 摘要:可比性是关系到作为一门学科的比较文学能不能建立、比较研究能不能有效进行的重要理论问题。文学现象之间实际存在的亲缘关系、价值关系和交叉关系是可比性的客观基础。在中西比较文学研究中,为掌握好可比性,必须做好发现、考察、抉择这样三个方面的工作。 【篇名】 俄苏历史比较文艺学的特征 【作者】 吴泽霖 【刊名】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年03期   摘要:俄苏历史比较文艺学在当今比较文学的研究中应当予以足够的重视。它的历史类型学思想、文学影响的规律性的思想、总体文学建构的思想和跨学科研究的思想都有着有别于西方比较文学思想的独特视角和观点,这些视角和观点对于我国比较文学学科建设具有很大的启示和影响。 【篇名】 从比较文学角度谈《药》的深刻意蕴 【作者】 陆伟华 【刊名】 常熟高专学报 2000年01期 【摘要】 鲁迅的《药》从选材、构思到人物形象、主题和艺术风格均烙有鲜明的西方文学印记 ,说明鲁迅对西方文学极为倾情。植根于鲁迅灵魂深处的时代忧患意识和历史使命感 ,使他自觉地将唤醒国民、振兴国家作为自己的根本使命 ;而他的社会理想和坚韧个性 ,又使他始终不渝地呐喊、战斗 ;同时 ,他的悲剧心理和独特审美观 ,使他的笔端自然地流露出阴冷的艺术风格 ,既有对安德列耶夫的借鉴 ,又有自己的再创造 ,具有深刻的思想意蕴。 【篇名】 儒家美学思想对韩国当代文学的影响 【作者】 姜燕. 【刊名】 当代韩国 2000年03期 【篇名】 两次伟大的“文艺复兴”——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与五四新文学 【作者】 周海波. 【刊名】 东方论坛 2000年01期 【摘要】 在中国现代文学与外国文学的比较研究中 ,人们很少将注意力投注于意大利文学对中国文学的影响之中。本文旨在通过“文的自觉”和“人的发现”两个方面 ,考察五四文学接受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文学的影响 ,从而比较探讨作为中国的“文艺复兴”的五四新文学的价值意义。 【篇名】 “群龙无首”与“世界公民的心态”——试论中国比较文学的观念建构 【作者】 鹿国治 【刊名】 东岳论丛 2000年02期 【摘要】 中国比较文学从本世纪初开始萌芽,已经走过了一个世纪的历程。20世纪的中国比较文学研究,就其价值取向和思维方法来说,可以说基本上还囿于基于“自我中心主义”之上的“刺激---反映”的框架和模式之中,还未来得及或未能充分意识到自身观念的建构之必要。在这世纪之交,我们有理由提出“中国比较文学观念建构”这一命题。建构中国比较文学的观念,当务之急是建构“世界公民的心态”,即不分民族、不分东西、不分优劣的人类一家、“世界大同”的心态,平等对话、双向沟通的心态,以对话代替对抗,以人类总体观念代替民族中心主义。建构世界公民心态的理论资料,可借鉴《易经》的价值取向:“用九,见群龙无首,吉”,“天德不可为首也”。《易经》倡导的“群龙无首”,乃“保合太和”之气,乃万物融融、各得其宜、不相妨害、充满生机的和谐之气。以此和合的义理为指归,世界各民族的文化和

文档评论(0)

liyxi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