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灾害第十一讲海洋灾害类型与机制详解.ppt

自然灾害第十一讲海洋灾害类型与机制详解.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海底岩石圈震动引发 地震是地下岩石突然断裂而发生急剧运动,从而产生地震波向周围传播,并在相当范围内引起大地震动的现象。地震在地球表面的分布极不均匀,大部分地震是构造地震,且主要发生在海洋地区。岩石圈板块沿边界的相对运动和相互作用是导致海底地震的主要原因。海底地震分布规律和发生机制的研究,是板块构造理论的重要支柱。海底地震及其所引起的海啸,给人类带来灾难。 海底地震主要分布在活动大陆边缘和大洋中脊,分别相当于洋壳的俯冲破坏与扩张新生地带。两带的地震活动性质截然不同。 ①活动大陆边缘地震带。 位于板块俯冲边界,主体是环太平洋地震带,此外还包括印度洋爪哇海沟附近,大西洋波多黎各海沟及南桑威奇海沟附近的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释放的地震能量约占全球总量的80%。这里既有浅源(70千米)地震,也有中源(70~300千米)地震和深源(300 ~700千米)地震,地震带较宽。震源深度通常自洋侧(海沟附近)向陆侧加深,构成一倾斜的震源带,称贝尼奥夫带。全球几乎所有的深源地震,以及大多数的中、浅源地震都发生在板块俯冲边界。全球最大震级(8.9级)即发生在这里。 活动大陆边缘的地震活动大致可分为:①海沟及洋侧坡的小量浅震,多属正断层型,是大洋板块沿俯冲带向下弯曲引起的。②海沟陆侧坡附近频繁的浅震,多属逆断层型,一般认为导源于沿板块接触带的汇聚挤压作用,太平洋周缘的大地震大多属于这种类型。③火山弧附近的小量浅震,在不同情况下,震源机制或为正断层型,或为逆断层、走向滑动断层型。④构成贝尼奥夫带的中源和深源地震,主要位于火山弧与弧后区之下。 ②大洋中脊地震带。 该处为分离型板块边界,只有浅源地震,地震带狭窄、连续,宽度仅数十千米,释放的地震能量占全球总量的5%。 大洋中脊地震带为分离型板块边界,只有浅源地震,地震带狭窄、连续,宽度仅数十公里,释放的地震能量占全球总量的5%。大洋中脊的地震活动包括:①沿中脊轴部(或中央裂谷)分布的地震,震级一般不超过7级,大地震很少;②沿断裂带分布的地震,仅限于被错开的中脊轴之间的断裂带段落,震源机制显示为走向滑动断层,断层面近于直立,错动方向与中脊被错开的方向恰好相反,证明这些断裂带属于转换断层性质。大洋中脊上最强烈的地震均见于断裂带,最大震级8.4级。 大洋中脊地震带纵贯大西洋、北冰洋、印度洋和太平洋,在各大洋之间首尾相连,并与环太平洋地震带、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地震带相连接。作为板块边界的地震带相互交接,把岩石圈划分为若干内部地震活动较弱的巨大板块。 大洋中脊两侧的大洋盆地,位于板块内部,是全球地震活动最平静的区域。但在出现火山活动的局部地区,可有一些地震,如夏威夷群岛一带火山地震活动比较显著,这些火山地震是由导致火山喷发的地下岩浆的运动引起的。 3、大气扰动—台风 80年代以前,我国对发生在热带洋面上的大气涡旋统称为“台风”。 自1989年起,我国采用了世界气象组织统一的名称和等级标准。风力在12级(即每秒32.6米以上)或以上的称为台风 。 至于在大西洋或北太平洋东部发生,达到同样强度的热带气旋,则称为飓风。在东亚、东南亚一带称为“台风”;在孟加拉湾地区被称作“气旋性风暴”;在南半球则称“气旋”。 台风的形成 台风是形成在热带或副热带海面温度在26°C以上的广阔洋面上,是一种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台风总是产生在太平洋上,从它的位置来说,经常产生在北纬5~20度的热带。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在北半球为逆时针向中心辐合的大旋涡,在南半球为顺时针向中心辐合的大旋涡。 低 1005.0 1002.5 1000 地 面 气旋(低压) 北半球逆时针向内辐合 上升气流以阴雨天气为主 低 1005.0 1002.5 1000 南半球顺时针向内辐合 水平气压梯度力 等压线 偏转力 A 东南风 东北风 西南风 西北风 二、台风结构 台风结构 【探究活动】 阅读台风构造示意图,探究以下问题: (1)台风由哪部分组成? (2)台风警报中,为什么说“台风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而不说“台风中心最大风力”? (3)海上船只遇到台风时,是否可进台风眼里避难? 【点拨】 台风的结构:水平方向上从中心向外,依次是台风眼区、云墙区和旋转雨带。 台风中心的台风眼呈圆形或椭圆形,该处气压最低,温度最高,因盛行下沉气流,因此碧空无云,风和日丽,天气晴朗。其直径平均为25千米,大的可达60~70千米。临其境的海员把台风眼称为台风中的“世外桃源”。 台风眼的周围是宽十几米的云墙区,在此空气急速旋转,是台风中天气最恶劣的地区,凡摧毁性的大风、暴雨均集中于此,成为破坏力最强的地带,因此,台风警报中,总是预报台风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而不说“台风中心最大风力”。 全球台风主

文档评论(0)

妈妈王子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