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电机运动控制课程设计
实验报告
班级:
姓名:
学号:
日期:
实验一 直流脉宽调速系统设计与调试
原理图
原理图(图1)
二、接线图
1、主电路接线图:
主电路接线图(图2)
2、控制电路接线图:
控制电路接线图(图3)
三、机械特性测定与分析
1、系统开环机械特性测定
按主接线图(图2)接线,控制回路参考控制电路接线图(图3),但调节器不接,控制回路直接将NMCL-31的给定接至NMCL-10A的UPW“3”端和DLD1“1”端相连,驱动电路的G1,G2,G3,G4相连。用示波器观察信号,使输出脉冲上下宽度一致。打到正给定,启动电机使转速达到1400r/min,改变直流发电机负载电阻Rd,在空载到额定负载范围内测取6个点,记录相应的转速n和直流电动机电流Id。
n=1400r/min,Ug=2.27V
n(r/min) 1401 1426 1433 1455 1471 1482 Id(A) 0.8 0.74 0.71 0.6 0.55 0.50 2.闭环系统测定
控制回路按图3接线,将ACR接成PI调节器接入系统,改变给定、放大倍数RP3、RP4,积分常数,调节电流反馈系数,使其输出电压保持开环电压,电机达到额定状态。再将ASR接入系统,调电压反馈系数。此时系统形成双闭环不可逆系统。
(1)机械特性n=f(Id)的测定
将给定电压打向“正给定”,合上主电源。逐渐增加给定电压,使电机起动、升速,调节使电机达到空载转速=1400r/min,再调节直流发电机负载电阻,改变负载,在直流电动机空载至额定负载范围,测取6点,读取电机转速n,电机电枢电流I,可测出系统正转时的静特性n=f(Id)记入下表:
n(r/min) 1400 1398 1397 1396 1393 1392 I(A) 0.55 0.61 0.72 0.82 1.00 1.10 将给定电压打向“负给定”,合上主电源。逐渐增加给定电压,使电机起动、升速,调节使电机达到空载转速=1400r/min,再调节直流发电机负载电阻,改变负载,在直流电动机空载至额定负载范围,测取6点,读取电机转速n,电机电枢电流I,可测出系统正转时的静特性n=f(Id)记入下表:
n(r/min) 1400 1398 1397 1396 1393 1392 I(A) -0.58 -0.60 -0.70 -0.80 -1.00 -1.10 分析:双闭环调速系统可以有效克服来自负载的扰动,由表格数据可以看出:当负载电流变化时,转速变化范围很小,可以达到电流紧紧跟随给定电压的目的。
(2)闭环控制特性
保持直流发电机负载电阻不变,调节给定电位器,用万用表测量给定电压,记录电压值与电动机转速n,记入下表:
n(r/min) 721 858 974 1074 1230 1383 Ug(v) 1.42 1.65 1.85 2.21 2.28 2.49 分析:给定电压变化时,转速也跟随变化。通过给定电位器调节的给定电压是整个双闭环调速系统的设定值,该定值控制系统的输出变量——转速紧紧跟随给定电压。
四、结论
双闭环可逆直流脉宽调速系统主要由转速调节器ASR、电流调节器ACR、脉宽调制器UPW、调制波发生器GM、逻辑延时环节DLD、基极驱动器GD、脉宽调制变换器PWM、瞬时动作的限流保护FA、直流电动机及其负载等几大部分组成。
其控制过程如下:当给定电压发生变化时,ASR检测到给定值与反馈的电机转速有偏差,立即改变起输出的控制信号。该信号与TA反馈回来的电流信号产生偏差,此偏差作为ACR的输入变量,而产生控制电压。经逻辑延时环节DLD以及基极驱动器GD,产生脉冲信号,改变PWM装置的基极触发角。从而改变了加在电动机的惯性环节上的电压平均值,根据直流电动机调速特点,以达到调速的目的。
当负载变化造成了系统的扰动时,首先电动机转速会受到直接影响,使得反馈回去的表征转速的信号发生变化,随即反馈与给定的偏差不再为零,之后的控制过程类似上面讲述的跟随给定的过程。
五、参考文献
1 童诗白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运动控制系统.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3 齐卫红.过程控制系统.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
4 王兆安 黄俊.电力电子技术.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5 汤蕴璆 电机学.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实验二 绕线式异步电动机串级调速系统设计与调试
原理图
原理图(图4)
二、接线图
1、主电路接线图: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