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化妆品微生物解答.pptVIP

  1. 1、本文档共9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十三章 化妆品微生物 化妆品生境特征 化妆品微生物来源、种类及卫生学意义 1. 化妆品微生物污染途径 1. 化妆品微生物污染途径 化妆品原料和添加剂中的微生物在适宜温度、湿度和酸碱度等条件下大量繁殖,造成的污染。 一次污染 一次污染 1. 生产设备 2. 原料 3. 生产环境及包装 4. 人员 原 料 原料是重要污染源,常被微生物污染。 尤其是天然动植物成分和提取物,营养成分丰富,使微生物易于繁殖。 一些原料本身也有微生物分布。 增稠剂、成膜剂(胶乳等)、粉体(滑石粉和高岭土等)、色素、离子交换水和表面活性剂等较易受微生物污染。 微生素的添加有利于微生物生长。 油脂、脂肪酸、香料和酸碱污染较少。 生产环境 地面微生物 尘埃 空气中微生物 工作人员的生产活动 生产环境中微生物分布与产品污染相关 车间空气净化 包 装 化妆品生产中产品易被污染的环节 容器 空气中微生物污染 储运 与化妆品直接接触的刷子、海绵和内塞等 操作人员 人是化妆品生产中重要污染源之一。 人的衣服、皮肤、肠道和呼吸道中存在微生物。 皮肤病和其它传染病 人头皮上为微生物数量高达1.4×108cfu/cm2. 工作服和口罩等 二次污染 包装设计不合理。 运输中包装损坏。 使用方法不当。 国外报道眼影粉、眼线液等细菌污染102~103cfu/g; 睫毛油使用中污染率可达60%。 与化妆品直接接触的刷子、海绵和内塞等反复使用,可将皮肤微生物带入化妆品中。 2. 化妆品污染的常见微生物及其危害 P1 化妆品污染最多是腐败菌。 细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如大肠埃希菌、假单胞菌、变形杆菌、克雷伯菌和肠杆菌等,也有葡萄球菌、链球菌和芽孢杆菌。 常见霉菌有青霉、曲霉、芽枝霉等。 污染使产品变质,并可致病。 2. 化妆品污染的常见微生物及危害 P2 霜膏剂:污染率最高,微生物种类最多。 洗护类:假单胞菌、金葡菌等。 粉类:蜡样芽孢杆菌较多。 美容类:口红、胭脂、眉笔等。经过高温熔化,未用前很少含菌。但污染后,危害较大。 2. 化妆品污染的常见微生物及危害 P3 污染后使商品失去使用价值。 污染后危害健康 污染致变色、产气、腐败,刺激皮肤引起炎症 葡萄球菌和溶血性链球菌引起毛囊炎、疖、痈、脓肿甚至败血症。 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可致全身播散,危及生命。 2. 化妆品污染的常见微生物及危害 P4 化妆品污染国内外均有很多报道。 60年代法国卤化双酚类毒素污染致儿童死亡 70年代假单胞菌污染睫毛膏致失明。 我国1985年开始对化妆品进行检查,细菌染菌率达47.2%,霉菌60%。 1990年后,微生物污染有所下降。 与化妆品有关的皮肤病已成为常见皮肤病和消费者投诉热点。 化妆品中常见微生物 化妆品微生物的检测与卫生标准 1. 化妆品微生物的检验 1. 化妆品微生物的检测 菌落总数的测定 霉菌和酵母菌数的测定 特定菌的检验的检测 铜绿假单胞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化妆品检验的几个特点 1.菌落总数的测定 菌落总数:对化妆品检样经过处理,在一定条件(如培养基成分、培养温度、培养时间、pH值、需氧性质等)下培养后,在1g或1ml检样中检出菌落的总数。 2.霉菌和酵母菌数的测定 是指对化妆品检样经过处理,在一定条件(如培养基成分、培养温度、培养时间、pH值、需氧性质等)下培养后,1g或1ml检样所污染的活的霉菌和酵母菌数量。 3. 特定菌的检验的检测 绿脓杆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绿脓杆菌 绿脓杆菌(P. aeruginosa)(铜绿假单胞菌)在自然界分布甚广,见于空气、水、土壤、正常人皮肤、肠道和呼吸道,是常见致病菌之一。致病力较低但抗药性强的杆菌,常引起伤口感染。 常引起人皮肤化脓感染,特别是烧伤、烫伤、眼部疾病患者被感染后,常使病情恶化,并可引起败血症。 铜绿假单胞菌检测步骤 (1) 增菌培养 铜绿假单胞菌检测 -1 1. 增菌培养 取1︰10稀释的样品10ml,加到90 ml?SCDLP液体培养基中,置37℃培养18~24h。如有绿脓杆菌生长,培养液表面多有一层薄菌膜,培养液常呈黄绿色或蓝绿色。 铜绿假单胞菌检测 -2 2. 分离培养 从培养液的薄菌膜处挑取培养物,划线接种在十六烷三甲基溴化铵琼脂平板上,置37℃培养18~24h。 凡绿脓杆菌在此培养基上,其菌落扁平,向周边扩散或略有蔓延,表面湿润,菌落呈灰白色,菌落周围培养基常扩散有水溶性色素,此培养基选择性强,大肠埃希氏菌不能生长,革兰氏阳性菌生长较差。 铜绿

文档评论(0)

a33666114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