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应用弹塑性力学
张 宏 编写
长安大学理学院工程力学系
内容简介
本书系统地讲述了弹塑性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其主要内容包括:绪论、应力状态理论、应变状态理论、变分原理、 薄板小挠度弯曲问题、简单应力状态下的弹塑性问题、屈服条件、塑性本构关系、弹塑性力学边值问题及实例、理想刚塑性材料的平面应变问题、塑性极限分析与应用。书中基本公式书写和推导力求简洁,而且为了便于记忆和适应不同的读者,部分公式给出了张量记法。本书强调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阐述,叙述深入浅出,易于理解;示例分析紧贴实际,形象直观,便于提高读者学习兴趣。此外,为方便学习,全书在各章末均附有思考题和习题,并附有部分习题的答案。
本书可作为工程力学、工民建、桥梁、岩土等专业高年级本科生及研究生教材,也可作为上述相关专业工程领域科技人员的学习和参考。
前 言
本书是编者在近年来为长安大学土木类研究生开设的“弹塑性力学”课程和为工程力学专业研究生开设的“塑性力学”课程基础上,依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并结合学生实际需要编写而成的。作为一本工科用的专业基础教材,为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需要,在编写时编者着重于弹塑性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的介绍;考虑到该课程对力学和数学知识要求比较高以及学生在力学和数学知识上的困难,本书对弹性力学基础部分的公式进行了较为详细地推导。编者希望这种编著方式能使读者比较容易的理解和掌握弹塑性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针对土木类专业的特点,本书特意添加了部分与岩土工程有关的弹塑性力学知识,希望有助于学生对弹塑性力学知识在岩土中的运用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在编写过程中,把弹性力学和塑性力学合在一起编写,使学生对弹塑性力学的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有更连贯和更深刻的认识。本书另外的一个特点就是工程实例比较多,主要是介绍弹塑性力学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以帮助学生把弹塑性力学理论知识和具体的工程实践紧密结合起来,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为避免数学上的困难,本书在附录中对部分数学知识进行了简单介绍。
全书由11章内容组成。第一章绪论部分提出了弹塑性力学的基本假定、研究对象、任务、方法和弹塑性力学体系。第二章至第五章为弹性力学部分,主要包括应力和应变状态理论、变分原理和薄板小挠度弯曲问题。第六章至第十一章为弹塑性力学部分,主要包括简单应力状态下的弹塑性问题、屈服条件、塑性本构关系、弹塑性力学边值问题及实例、理想刚塑性材料的平面应变问题、塑性极限分析与应用。考虑到大部分学生没有学过张量代数。此外,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全书各章节均附有思考题与习题,并给出了相应的解答。
此书成稿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王春玲教授对本书进行了认真仔细的审阅,提出了宝贵的修改意见和建议,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在此书的成稿过程中,我校工程力学专业研究生赵振宇、仇菲菲和吴佳为本书作了大量的录入和核对工作,在此一并表示诚挚的谢意。
限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不妥之处,诚恳地欢迎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 者
2010年8月
目录
TOC \o 1-2 \h \z \u HYPERLINK \l _Toc262903992 第一章 绪 论 PAGEREF _Toc262903992 \h 1
HYPERLINK \l _Toc262903993 1.1 弹塑性力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PAGEREF _Toc262903993 \h 1
HYPERLINK \l _Toc262903994 1.2弹塑性力学的研究方法和体系 PAGEREF _Toc262903994 \h 2
HYPERLINK \l _Toc262903995 1.3弹塑性力学的基本假设 PAGEREF _Toc262903995 \h 3
HYPERLINK \l _Toc262903996 第二章 应力状态理论 PAGEREF _Toc262903996 \h 5
HYPERLINK \l _Toc262903997 2.1 内力与应力的概念 PAGEREF _Toc262903997 \h 5
HYPERLINK \l _Toc262903998 2.2 一点的应力状态 PAGEREF _Toc262903998 \h 7
HYPERLINK \l _Toc262903999 2.3 应力分量的坐标变换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