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成本特性
淺談成本特性 Ref:2007.06.02 亞洲國際工商資訊
PAGE
PAGE 3
亞洲(澳門)國際公開大學,現代管理研究中心編制
淺談成本特性
夏玉泉?作者簡介: 夏玉泉,1989年東亞大學工商管理學士及1996年亞洲(澳門)國際公開大學工商管理碩士畢業生。
「成本」是為了獲得某物品而需放棄其它物品之收益,所以「成本」是有選擇才會出現。選擇一份月薪10,000元之工作,放棄繼續進修,這份工作的「成本」,是進修後能夠獲得的收入;相反,如果選擇繼續進修,它的「成本」就是這份工作的月薪10,000元。由於有選擇才有「成本」,所以一切「成本」都是「機會成本」。從另一個角度看,「成本」與「代價」就不可區分了。
更重要是「成本」乃放棄所有選擇的最高「代價」。仍用上例,假如繼續進修,將來工作的月薪會增加至15,000元;而且現在還多了一個創業的選擇﹝為簡化起見,創業所需的資金不予考慮﹞,若自行創業估計每月可獲盈利20,000元。到目前為止,選擇月薪10,000元工作的「成本」會發生什麼變化?下表列出該三種選擇的「成本」與「收益」,幫助我們找出答案:
選擇成本收益邏輯思考進修20,00015,000進修之「成本」是創業及工作兩者「收益」之最大值創業15,00020,000創業之「成本」是進修及工作兩者「收益」之最大值工作20,00010,000工作之「成本」是進修及創業兩者「收益」之最大值
進修、創業及工作之「成本」與「收益」
從上表可得,選擇月薪10,000元工作的「成本」是20,000元。用放棄所有選擇的最高「代價」為「成本」定義,上述三項選擇,以創業的「成本」最低;進修與工作的「成本」相等。如果現在作出決策,創業便是首選(假如考慮創業資金,創業「成本」就必須相應加上創業所需的投入資本)。這裡順帶一提,只有工作及進修兩項選擇時,繼續進修的「成本」是10,000元、工作的「成本」是15,000元,顯然以最低「成本」為決策依據,應該選擇繼續進修;當多了創業的選擇後,繼續進修與工作便變成沒有分別了。由此可知,以「機會成本」及最高「代價」為「成本」本質之取向,引進可選擇項目對決策結果會造成一定影響。
有時某些選擇的收益並非如上述例子般有明顯客觀的金錢價值。例如這個週末,嘉明有三個度假的選擇:一是跟故友聚舊,暢談近況兼緬懷往事、二是參加義工活動,為人民服務之餘又可積潤福蔭、三是入馬場觀看賽事,用注碼一賭財運。無可否認這些選擇對每個人的價值都不盡相同:喜歡熱鬧的人會嚮往與故友聚舊、樂善好施的人會喜歡義工服務、生性嗜賭的人就寧願選擇入馬場了。既然沒有客觀金錢價值作參照,人們就習慣以主觀準則來衡量這些選擇對自己的「效用」。正因如此,不同的人對同樣的選擇,「成本」也不一樣。結論是:「成本」會因應不同人而有不同的價值。難怪經濟學者對別人評論他人對事情的看法都不以為然。
眾所週知「需求定律」是「價格」與「需求量」的反向關係,這裏所指的「價格」其實可以「成本」概念來替代。以下介紹兩個常見例子,指出在「需求定律」中,「價格」變量的作用如果改用「成本」角度處理,對運用「需求定律」解釋世事就無往而不利了。
每當春節或復活節等長假期間,人們對旅遊的需求倍增,各旅行社處理旅客的報名工作往往應接不暇。人們願意付出高昂團費及甘冒旅行社為照顧太多團員而掛一漏萬之風險,選擇假期旅遊,因為這時人們所面對的旅遊「成本」是最少。「上班一族」在假期以外的日子需要工作、孩子平日就需要上學、主婦們日中為照顧丈夫及子女的起居飲食而忙個不休;如果要在非假期時候不上班工作、不上課學習、不買菜做飯,「成本」是相當驚人。選擇假期舉家旅遊所需放棄的「成本」只是閑暇所帶給的樂趣,相對而言十分微少。「需求定律」對解釋現象的能力又一次被確定了。
在證券市場上,很多時會看到當證券價格正上升的時候,投資者會瘋狂購買;當證券價格正向下滑時,投資者卻蜂擁沽售,這種「追漲殺趺」現象看似跟「需求定律」大相逕庭,我們又該怎樣解釋?其實投資者所面對的「價格」是「相對價格」,雖然證券價格正在上升,但它總比預期價格低、相反,價格正在下降,但它仍比預期價格高,因此會有看似「追漲殺趺」的現象。現在我們轉換另一個角度來看:投資證券其實是對現在購買還是將來購買的取捨,現在購買的「成本」是將來購買所預期之盈利;將來購買的「成本」,是現在購買所預期之盈利。假如投資者預期未來證券價格上升,現在購買證券待將來高價售出所獲的預期盈利便高;相反,假如投資者預期未來證券價格下降,現在按風不動,將來低價購買待日後高價出售所獲的預期盈利也便高。所以如果投資者普遍認為現在證券價格偏低,那麼現在購買證券的「成本」較將來購買的「成本」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