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离子联合抗组胺药治疗过敏性鼻炎60例疗效观察.docVIP

等离子联合抗组胺药治疗过敏性鼻炎60例疗效观察.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等离子联合抗组胺药治疗过敏性鼻炎60例疗效观察

等离子联合抗组胺药治疗过敏性鼻炎60例疗效观察 【摘要】 目的 观察等离子联合抗组胺药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过敏性鼻炎患者应用等离子低温射频后给予抗组胺药物(西替利嗪)口服治疗。结果 治疗患者60例,显效54例(90.0%),有效5例(8.3%),无效1例(1.7%),总有效率为98.3%。结论 等离子联合抗组胺药治疗过敏性鼻炎有显著疗效。 【关键词】 鼻炎,变应性; 等离子消融术; 西替利嗪  过敏性鼻炎又称为变应性鼻炎,是耳鼻喉科常见病、多发病,占全部鼻病的40%左右。近几年来过敏性鼻炎患病率明显增加,尤其在工业发达的国家其患病率更高,被视为“21世纪的流行病”,据分析可能是与经济发展、工业化进程加速导致的生活方式改变以及生存环境的日益污染有关。根据国际耳鼻喉科学会联合会31个成员国的综合报道,过敏性鼻炎的人群患病率为10%~40%,其中我国患病率为37.17%。过敏性鼻炎尽管不会危及生命,但会严重影响生活质量,造成个人及社会的经济负担。因此,正确的诊断、有效的治疗措施显得尤为重要。我科2008年1月~2010年1月采用等离子联合抗组胺药方法治疗变态反应性鼻炎6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本组60例,男35例,女25例,年龄18~66岁,平均年龄45.8岁。依照2001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过敏性鼻炎及其对哮喘的影响》中的过敏性鼻炎的诊断标准[1]诊断为过敏性鼻炎。病程1~22年,平均4.8年。患者均有阵发性鼻内发痒,连续打喷嚏,流稀薄黏液样涕,鼻塞,嗅觉减退或消失等临床表现。   1.2 方法 患者取坐位,取l%地卡因喷雾鼻腔黏膜表面麻醉3次,每次间隔3 min。1%利多卡因10 ml行双下鼻甲及双鼻丘局部麻醉。直视下进行操作:开机后设置主机能量为5档,刀头浸泡生理盐水激活刀头10 s后,从下鼻甲前端进刀头,轻推刀头进入下鼻甲黏膜下直达下鼻甲后端,勿穿出下鼻甲后端,从下鼻甲后端向前消融;鼻丘消融时刀头进入到黏骨膜下开始消融。当治疗区黏膜呈白色的改变即可。术后抗组胺药物(西替利嗪)口服10 mg每日1次,2周停药。   1.3 疗效观察 采用体征分级和症状分级的方法。根据治疗前后的症状和体征[2]记分的总和,改善的百分率按下列公式评定疗效:(治疗前总分-治疗后总分)/治疗前总分×100%。效果评价症状改善率≥51%为显效;≥21%为有效;≤20%为无效,见表1。   2 结果   本组60例患者经治疗,显效54例(90.0%),有效5例(8.3%),无效l例(1.7%),总有效率98.3%。目前尚无复发病例,无鼻腔黏连、术后出血、鼻中隔穿孔等并发症。表1 变应性鼻炎症状计分标准   3 讨论   过敏性鼻炎为发生于鼻黏膜的速发型变态反应。而近年来证实,过敏性鼻炎发病还与植物神经系统有关。其中鼻腔神经因素起重要作用。下鼻甲黏膜层存在特异性着色的胆碱能神经节细胞聚集而成的微神经节,其节后纤维分布在黏膜下构成副交感神经丛,并环绕在腺体周围。鼻丘由鼻腔膜浆液腺高密度区和含有副交感纤维成分的筛前神经分布区,是鼻腔反射和喷嚏反射弧感受器的主要部位和过敏性鼻炎发作的扳击点。等离子低温消融的原理是利用其双极射频产生的能量,将射频电极与组织间的电解质转换成等离子体蒸汽层,由其中的带电粒子将能量传递给靶组织,组织细胞在低温下被打开分子键,分解为碳水化合物和氯化物,造成组织凝固坏死,坏死组织脱落吸收后由纤维组织修复产生疤痕收缩,形成组织体积减容的效果[3]。我们使用等离子低温消融破坏下鼻甲的胆碱能神经节细胞及鼻丘上的扳机点和敏感区,使胆碱能神经节细胞及黏膜层浆细胞破坏,阻断腺体的分泌;鼻腔的副交感神经兴奋降低或消失,阻断对异常刺激的感受,降低鼻黏膜敏感区的敏感性[4]。   西替利嗪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问世的第2代抗组胺药,为第1代H1受体羟嗪的活性羧酸代谢产物,其在体内不易被细胞色素P450所代谢,大部分经肾脏以原型排出,与其他抗组胺药相比,它对外周H1受体有较强的选择性,常用剂量下未见明显的镇静及抗胆碱等不良反应经过联合用药,改善过敏性鼻炎的症状。   等离子低温消融直视下操作,操作过程简便,避免了进入手术室给病患带来的心理咨询上的恐惧感,患者易于配合手术进行。口服抗组胺药物简单易行。通过等离子低温消融治疗联合口服抗组胺药物患者经过12-18月随访,无明显并发症产生,而且不破坏鼻腔黏膜功能,取得了较好的远期疗效,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单纯应用药物的治疗。 【参考文献】  [1] 郑中立. 耳鼻咽喉科治疗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7172.   3 讨论   

文档评论(0)

34586475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