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大考古学-利用CN同位素判断家猪野猪答案.pptVIP

中科大考古学-利用CN同位素判断家猪野猪答案.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名成年男子与一雄一雌两头猪葬在一起, ;考古学家称在兴隆洼“发现了17种哺乳动物,但当时的人们唯独把猪做为陪葬,我们推测当时的人与猪有一种特殊的感情。” 考古学家推测在8000年前的兴隆洼人们可能喂养猪(或某种意义上的家猪),以满足举行仪式活动的随时需要,并很可能正是这种喂养活动导致了真正的家猪出现。;种种迹象表明,我们的老祖先已经尝到了肉的美味;猪作为更多更稳定的肉食来源,导致其被驯化的另一个重要原因,这一点,考古学家们深信不疑。但“祭祀”与“肉食”哪个原因在先,哪个更重要呢?考古学家们对曾有激烈争论,目前更倾向于“肉食说”。 ;有据表明,最早接近老祖先的垃圾堆觅食的有2种动物,一种是狼,它在后来被人类驯化为狗.而另一种就是野猪,它们被人类驯化为家猪。驯化的野猪在驯化之初就有截然不同的目的用途—祭祀和食用。而在考古证据中,零散的被食用后丢弃的猪骨显然多于祭祀用猪。;虽然在兴隆洼猪与人的关系表现得十分亲密,但此地并非是我国最早家猪的出现地,比它更早的家猪出自河南舞阳贾湖,距今大约8500年。;在那里,考古学家发现了三例扭曲的猪齿标 本,它们参差而诡异扭曲的排列不同于此前 发现的一切野猪牙齿标本。考古学家相信这 是目前我国发现的最早的具有家猪特征的标 本。;;因此,我国家猪起源的时间至少已被追溯8500年前。同时,这些齿列扭曲的标本还令人欣喜地表明,我国家猪起源的时间还可以向上追溯,因为这种骨骼的形态变化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 ;关于家猪进化的前提条件. 袁靖先生认为有以下三点: 1。传统狩猎获得的肉食已显不足.需要寻求新的肉食资源; 2。居住环境周围存在一定量的野猪.容易获得驯化对象; 3。农产品有一定剩余.可以为家猪饲养提供足够饲料。;利用C,N稳定同位素分析法 鉴别家猪与野猪的 初步尝试;尽管家猪起源的研究已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然而,研究中存在的一些关键问题,仍然未能很好解决.例如,驯化初期,家猪与野猪在形态学上的差异甚小,两者间的形态鉴别存在相当大的困难,即使是近些年来新发展起来的LEH分析,在区别野猪与早期驯化家猪时也往往力不从心,;因为家猪直接由野猪驯化而来,其与野猪在DNA序列上理应也无明显的差异.显然,如何科学鉴别驯化初期的家猪与野猪从而揭示家猪的起源,亟待另辟蹊径,尝试新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手段. ;众多研究指出,人类对野生动物食物的供给和饲喂,是野生动物得以驯化为家畜的先决条件之一.野猪的驯化,当然也不例外.与野猪的食物主要源自自然环境相比,家猪,其食物至少部分应来源于人类的饲喂活动.因此,原则上,家猪与野猪间的食物来源,理应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考古遗址中出土人骨或兽骨的C,N稳定同位素分析,已成为探索先民或动物食物结构的主流方法之一.西亚、欧洲、东亚(中国和日本)等地区考古遗址中出土猪骨(野猪和家猪)的C,N稳定同位素分析,证实了两者间的食物结构确实差异显著 ;土耳其境内Anatolia东南部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家猪的δ15N值低于野猪,缘于其食物含有大量的豆科植物;日本琉球岛的家猪,较其他诸岛野猪具有较高的δ15N值或δ13C值,当与先民采用不同的饲养方式相关;中国吉林万发拨子遗址的家猪,其δ15N值也明显高于野猪,反映了其食物中包含了一定量的人类食物残留(含有较多的动物蛋白);与此相似,欧洲大陆遗址的家猪,也同样具有比野猪高的δ15N值.由此可见,通过揭示猪群间的食性差异,了解人类的饲喂活动对猪食物的影响,就可望科学地鉴别家猪与野猪. ;通过山东济南月庄遗址中出土动物骨(以猪骨为主)的C,N同位素分析,结合山东章丘小荆山遗址人骨的C,N同位素分析,在揭示先民及动物食物结构的基础上,尝试鉴别驯化初期的家猪与野猪.;1.考古学背景 后李文化,是山东地区发现的最早新石器时代的考古文化,距今8500~7500年左右.迄今为止,具有后李文化特征的考古遗址已发现多处,如后李遗址、小荆山遗址、西河遗址、前埠下遗址、月庄遗址等.小荆山的孢粉分析、西河遗址的植硅体分析以及月庄遗址的植物浮选均显示,早在后李文化时期,原始粟作农业就已产生 。;此外,大量的动物遗骸,如猪、狗、牛、羊、鸡等,暗示先民可能已经开始饲养家畜,特别是兼具野猪和家猪形态特征的猪骨以及陶猪的发现,反映了此时猪的驯化仍处于初级阶段 。;2 材料与方法;2.1材料的选择 小荆山遗址挑选17个人骨,月庄遗址17个动物骨(包括猪、牛、鹿、鱼等,以猪骨为主).其中,猪骨均为残片,无法采用形态测量方法判定其属于家猪或野猪.;2.2骨胶原的制备 骨样的处理,主要依据Jay等文章.机械去除骨样内外表面的污染物,取少许骨样,称重后,4℃下置于0.5 mol/L HCl中浸泡,每隔3~4 d换新鲜酸液,直至骨样变松软、无明显气泡为止.离心,弃去酸液,蒸馏水清洗至中性.加入p

文档评论(0)

bbnnmm88559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