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二化学选修三 物质结构与性质;1、了解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
2、结合常见物质分子立体结构,判断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一、键的极性;2、共用电子对是否有偏向或偏离是由什么因素引起的呢?;3、键的极性的判断依据是什么?;练习:指出下列微粒中的共价键类型; 共价键有极性和非极性,分子是否也有极性和非极性呢?;极性分子:正电中心和负电中心不重合;第一类:全部由非极性键组成的分子 是非极性分子。 ; 在ABn分子中,A-B键看作AB原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根据中心原子A所受合力是否为零来判断,F合=0,为非极性分子(极性抵消), F合≠0,为极性分子(极性不抵消);C=O键是极性键,但从分子总体而言CO2是直线型分子,两个C=O键是对称排列的,两键的极性互相抵消( F合=0),∴整个分子没有极性,电荷分布均匀,是非极性分子;;;;1、带静电的有机玻璃棒靠近下列液体的细流,细流会发生偏转的是 ( )
A.苯 B.二硫化碳 C. 溴水 D.四氯化碳;(06年全国卷II)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NH3是极性分子,分子中N原子处在3个H原子所组成的三角形的 中心
B. CCl4是非极性分子,分子中C原子处在4个Cl原子所组成的正方形的中心
C. H2O是极性分子,分子中O原子不处在2个H原子所连成的直线的 中央
D. CO2是非极性分子,分子中C原子不处在2个O原子所连成的直线 的中央;高二化学选修三 物质结构与性质;学习目标;二、范德华力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分子;4. 分子间的范德华力有以下几个特征: ;(1)将干冰气化,破坏了CO2分子晶
体的 。;四卤化碳的熔沸点与相对原子质量的关系;-150; 非金属元素的氢化物在固态时是分子晶体,其熔沸点与其分子量有关.对于同一主族非金属元素而言,从上到下,分子量逐渐增大,熔沸点应逐渐升高.而HF、H2O、NH3却出现反常,为什么?;三、氢键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不属于化学键
(2)一般表示为: X—H----Y(其中X、Y为F、O、N)
表示式中的实线表示共价键,虚线表示氢键。
(3)形成的两个条件:
①与电负性大且 r 小的原子(F, O, N)相连的 H ;
② 在附近有电负性大, r 小的原子(F, O, N). ;;2. 氢键的存在; (2)分子内氢键: ;3. 氢键键能大小范围; 氢键强弱与X和Y的吸引电子的能力有关,即与X和Y的电负性有关.它们的吸引电子能力越强(即电负性越大),则氢键越强,如F原子得电子能力最强,因而F-H…F是最强的氢键; 原子吸引电子能力不同,所以氢键强弱变化顺序为:
F-H…F O-H…O O-H…N N-H…N
C原子吸引电子能力较弱,一般不形成氢键。;(1)分子间氢键使物质熔沸点升高
(2)分子内氢键使物质熔沸点降低
(3)物质的溶解性; 我们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还有什么地方能用氢键的知识来解释的?;(04广东)下列关于氢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每个水分子内含有两个氢键
B. 在所有的水蒸气、水、冰中都含有氢键
C. 分子间能形成氢键,使物质的熔沸点升高
D. HF稳定性很强,是因为其分子间能形成氢键 ;高二化学选修三 物质结构与性质;学习目标;;(2)外因:
一般来说,温度升高,固体溶解度增大。
温度升高,气体溶解度降低,压强增大,
气体溶解度增大
;2、常见溶剂;1、下列现象中,不能用“相似相溶”原理解释的是
A.酒精与乙酸互溶
B.用纯碱洗涤油脂
C.HCl易溶于水
D.用苯将溴水中的溴萃取出来;2、根据“相似相溶”规律,你认为下列物质在水中溶解度较大的是( )
A 乙烯 B 二氧化碳
C 二氧化硫 D 氢气;; 具有完全相同的组成和原子排列的一对分子,如同左手与右手一样互为镜像,却在三维空间里不能重叠,互称手性异构体。; 手性分子在生命科学和生产手性药物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如图所示的分子,是由一家德国制药厂在1957年10月1日上市的高效镇静剂,中文药名为“反应停”,它能使失眠者美美地睡个好觉,能迅速止痛并能够减轻孕妇的妊娠反应。然而,不久就发现世界各地相继出现了一些畸形儿,后被科学家证实,是孕妇服用了这种药物导致的随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