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4、椎间盘脱垂或游离;5、合并有椎管骨性狭窄; 椎间孔镜与脊柱 内窥镜 类似,是一个配备有灯光的管子,它从病人身体侧方或者侧后方(可以平可以斜的方式)进入椎间孔,在安全工作三角区实施手术。在椎间盘纤维环之外做手术,在内窥镜直视下可以清楚的看到突出的髓核、神经根、硬膜囊和增生的骨组织。然后使用各类抓钳摘除突出组织、镜下去除骨质、射频电极封堵破损纤维环。 创伤小:皮肤切口仅6mm,如同一个黄豆粒大小出血不到20ml,术后仅缝1针 。是同类手术中对病人创伤最小、效果最好的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手术。 ; 椎间孔镜技术于1999 年由美国 Anthony Yeung 教授首创,2002 年德国脊柱外科学会主席 Thomas Hoog Land(汤姆.胡兰德)教授在杨式技术基础上予以发展,创新性的Thessys技术和相关的器械得到国际脊柱领域专家的广泛认同,已有超过千例手术的成功经验后才开始向全世界推广, 2007年进入中国。 ;椎间孔镜:外径 6.3mm, 30度,工作通道直径3.7mm 工作长度190mm ,注水及冲洗通道;内窥镜微创手术五大优点;手术入路选择;1、经椎板间入路(后路);2、经安全三角入路(侧路); 手术步骤;1.脊柱后入路(经椎板间隙入椎管)
操作技术;
手术前根据突出或脱垂的髓核
位置和性质选择侧卧位或俯卧位
;4.椎间孔镜及针镜后路操作步骤;第三步:体表上标出小关节突内侧缘;;术前准备;六、麻醉;七、穿刺针穿刺;穿刺针到硬膜外腔反复回抽看是否有脑脊液外渗;八、置入导丝;九、置入逐级扩张套管;置入二级扩张管;置入三级扩张管;置入五级扩张管;十、置入工作套管;金属锤固定套管;十一、调节影像白平衡;十二、连接生理盐水; 剥离神经根与粘连的髓核。髓核一般位于神经根下部,应仔细辨认,钳取亚甲蓝染色髓核。工作套管将神经根和硬膜囊挡在外面只显露髓核,可以方便的应用双极电凝或双极射频止血而不用担心损伤神经根和硬膜囊,这也是传统后路镜(MED)难以做到之处。; 第四步:
髓核摘除射频消融髓核;第三步: 调节影像咬除
黄韧带进入椎管;双极射频电极通过椎间孔镜的工作通道 ;;
手术前根据突出或脱垂的髓核
位置和性??选择侧卧位或俯卧位
; 首先沿着脊突标记正中线,一般要旁开中线 10-12 cm。;第三步如是L5-S1需要标出髂嵴最高点,当C型臂放在侧位时,用一个长的器械,如抓钳,帮助确定进针路线。当达到突出的髓核时,画一条进针路线。然后在水平距离线上再画交叉点。此点即为进针点。
;交叉点就是局麻进针点 ;穿刺针先穿刺到上关节突下缘,然后往下压低针柄使穿刺针进入正位片到达小关节内缘,侧位在椎体后缘。
;C臂穿刺针的位置;椎间盘显影; 逐步插入逐级扩张管 插入工作套管 ;环据模型的位置 ;工作套管示意图 ; 连接椎间孔镜到光源和摄像机。打开光源,调节白平衡,达到最佳彩色效果。把椎间孔镜放入工作套管。调节合适的水流量和压力对取得良好效果很重要。插入椎间孔镜后可以看到各种组织结构。由于髓核染色,可以清楚地区别突出的髓核、神经根和硬脊膜。;;摘除髓核示意图 ;;第七步: 注入臭氧,拔出工作套管,缝合切口,用无菌敷料贴敷伤口;
第七步:注入三氧拔出工作套管,缝合切口,用无菌敷料贴敷伤口 ;三、椎间孔镜围手术期护理;术前护理;术后护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