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ADDIN CNKISM.UserStyle苹果腐烂病的研究进展
1.苹果腐烂病的发生与危害
1.1苹果腐烂病的发生、分布及危害
苹果树是世界上重要的果树之一,我国栽培苹果树的历史已有2000多年。而苹果腐烂病作为一种重要病害普遍存在于苹果的主产区,轻者枝干残缺,影响产量,重者造成死树和毁园,严重影响着苹果的产量和品质,同时损害了果农的经济利益。苹果腐烂病主要分布在中国、日本、朝鲜,在美国、加拿大、英国、波兰也有分布。在我国,主要是华北、东北、西北还有华东、华中、华南等一些省市ADDIN CNKISM.Ref.{FB98EE26AC6C4c1b9DDF0F20BF33E38A}[1]。
1903年在日本首次发现该病。在我国,最早关于苹果树腐烂病的记载见于1916 年三浦道哉报道发生于辽宁省熊岳城ADDIN CNKISM.Ref.{F4460E72128BFFAF485CCE}[2]. 20世纪40年代末及60年代初曾两次在辽南地区大流行,造成果树的大批死亡,严重危害了苹果的产量。70年代,北部苹果主产区发生冻害,从而造成各地病情有不同程度的回升,对苹果生产造成很大威胁。因此,对该病的研究也就尤为重要ADDIN CNKISM.Ref.{54C8E78A302B41099CB142BF1ADB6BFC}[1]。
1.2苹果腐烂病的危害症状
苹果树腐烂病菌主要危害苹果树的主干、主枝,也可以侵染弱小枝及果实,20年以上树龄的结果枝受害较为严重,皮层受害腐烂坏死,危害症状主要分为枝枯型与溃疡型两种ADDIN CNKISM.Ref.{CA04A82897B44ad48E4DC0088C9A6396}[3]。
枝枯型主要发生在树势较弱的植株上时,多发生在小枝、果苔。发病初期,病部红褐色 ,病部蔓延迅速,病斑形状不规则,病健交界处边缘不明显。发病后期,病斑扩展整个枝干,最后导致枝干枯死,病部产生浓密的黑色分生孢子器。
溃疡型,发病初期,病部为红褐色,水浸状,稍肿起。用手指按压时下陷,并溢出黄褐色汁液,病组织腐烂时有浓厚的就糟味,易剥离,后期,病部水分蒸发干燥下凹,变黑褐色,并与健部交界处裂开,之后产生黑色小粒点,即分生孢子器。湿度较大时,从分生孢子器中溢出橘黄色卷须状孢子角。
2苹果腐烂病的病原学研究
2.1病原菌的来源与命名
目前对于我国苹果树腐烂病菌的起源不是十分肯定。经李美娜研究认为,中国苹果树腐烂病病原菌的来源有两种可能:一是从日本引入苗木带入了该病菌,二是原产在我国的野生苹果属的某些种存在着这种病菌,当我国引入栽培品种时,苹果腐烂病菌侵入 苹果栽培品种ADDIN CNKISM.Ref.{923A8297C99145ef8FFD1CD76EBE356A}[4]。刘开启等研究发现,多种树木腐烂病的病原菌也可引起苹果树腐烂病,如桃树腐烂病菌(C. leucostoma Sacc.) 梨树腐烂病菌(C. carphosperma Fr.)、山楂树腐烂病菌(C. oxyacanthae Rab)ADDIN CNKISM.Ref.{E1CCD97DDB8E4320B5E7CC3F53B5961D}[5]。
日本1903年发现此病时,将其命名为苹果腐烂病。 1909 年,宫部、山田证明是真菌病害,将病原菌定名为 Valsa mali Miyabe et Yamadao。其无性型产生壳囊孢属(Cytospora)的分生孢子器ADDIN CNKISM.Ref.{F86B868D6EB25F8D3C4B90}[1]。Kobayashi 经比较认为苹果树上的 V. mali 与其它阔叶树上的 V. ceratosperma(Tode:Fr.)Maire病原菌在形态、性状以及寄主范围上相似 ,把 V. mali 和 V. ceratosperma视为同一个种,因此,将日本苹果树腐烂病菌更名为 V. ceratosperma (Tode: Fr.)MaireADDIN CNKISM.Ref.{4495CEEB898548a0AB7DD04D945F874A}[5]
2.2病原菌的多样性
1903年首次发苹果树腐烂病时,将其病原菌定名为 Valsa mali Miyabe et Yamada(无性型为 Cytospora mandshurica Miura)。1941 年,日本学者 Nakata 研究发现中国北部苹果树腐烂病菌也为 V. mali Kobayashi (1970)在比较苹果树上的 V. mali 与其它阔叶树上的 V. ceratosperma(Tode:Fr.)Maire (无性型为 C. sacculus(Schwein.)Gvrit.)标本时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