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章基本生态关系;一、农业生态系统的环境与生物;3)农业环境(agricultural entironment):;4)生态因子(ecological factor):
指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所有生态因子构成生物的生态环境。
生境(habitat):具体生物个体和群体生活地段上的生态环境。;E.P.Odum(1973)等对耐性定律的补充:1)同一物种对各种生态因子的生态幅不同。2)不同种生物对同一生态因子的生态幅不同。;2、生物对环境的适应;2)生态型 (life form)和
生活型(ecotype)区别:;二、种群;3、种群结构;4)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5)种群分布;4、种群动态:
1)生命表(life table):按种群生长的时间,或按种群的年龄(发育阶段)的程序编制的,系统记述了种群的死亡或生存率和生殖率。
是最清楚、最直接地展示种群死亡和存活过程的一览表。
分为静态和动态生命表。;2)种群增长(种群的生长速率和生长型);3)生命参数的计算:;5、种群间关系;1)物种竞争(competition): 指生活在同一地区的两个物种,由于利用相同的资源而产生的对抗作用,即两种群彼此发生有害影响。;4)生态分离:具有相似要求的种群之间为了争夺有限的资源和空间,各方面都力求抑制对方。 种间竞争的结果:一方取得优势,另一方受到抑制甚至被消灭;两个物种占据不同的空间(地理分隔)、吃不同的食物(食性特化)、或其他生态习性上的分隔(时间分隔)。;6)密度制约因素和非密度制约因素
密度制约因素 非密度制约因素
一般情况下,只涉及种群的 对种群中各个体的影
一些个体(如:捕食、寄生) 响基本上是一致的
其影响与种群密度有关。如: 其影响与种群密度无关
密度大时,更易寻得寄主
种群个体与密度制约因素 种群个体对非密度制约
表现出相互适应的关系. 因素只有单方面的适应
对群落中的其他种群也发 其不同影响是不同种群对生态
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条件要求不同而表现出来的;生态对策;r类与k类对策特征比较:
r类 k类
气候条件 可变,不确定的 稳定或可测,较为确定
死亡率 灾难性,非直接,非密 较为直接,密度制约的
度制约的
种群大小 可变, 不平衡, 常小于K值, 稳定,平衡的, 常处K值附
不饱和,每年需移植 近,饱和,不必重新移植
竞争 松弛,可变 常保持
选择有利性 快速发育, rm高,生育提早 缓慢发育,竞争力强, S曲线,
体型小,繁殖1次 延迟发育,体型大,多次繁殖
寿命 短,常少于一年 长,常长于一年 ;3、群落结构;4、群落交错区(ecotone): 是两个或多个群落或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区域。;5、群落边缘效应(edge effect):
由于群落交错区生境条件的特殊性、异质性和不稳定性,使得毗邻群落的生物可能聚集在这一生境重叠的交错区域中,不但增大了交错区中物种的多样性和种群密度,而且增大了某些生物种的活动强度和生产力的现象。;6、群落演替;演替分类 ;4)协同进化(coevolution):是指在种间相互作用???影响下,不同种生物间相关性状在进化中得以形成和加强的过程。;四、生物多样性(biodiversity):1、定义:是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景观要素;3、农业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4、威胁中国农业生物多样性的因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