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致之其墨(2009-06-16 095459)
致之其墨(2009-06-16 09:54:59)
前面的话
这几年我在苏州参与过几个开发和保护的项目,其中一个是在苏州东湖边上的一个住宅项目。这个项目我是二年前介入的,开发单位是天地源股份公司。他们请我去看项目用地,并且希望我给项目订个名称和内容方向。我说苏州在我看来,就像一张水墨画,而苏州的地理位置正在北纬三十度上,因此我当时综合了历史、文化、位置三个因素,建议说是不是可叫做“水墨三十度”。开发方讨论了我提出的几个不同的方案之后,同意了“水墨三十度”这个名称,并且也和我商量是不是可以把我对苏州的文化、水墨思维集中起来,写本关于苏州的小书,这样就成就了今年这本《水墨三十度》。
写作任务答应了下来,虽然手头也有些积累的文字,但要整理、组织,成为一本有思想、有内容、大家喜欢读的书,也还是颇费精力的。我手头的工作不少,还要在几所大学上课??这两个月来把能用的时间集中起来撰写,还查阅了相当多资料,特别是有关水墨问题争议的资料,反反复复,几易其稿,再加上自己的一批水墨画、速写,和自己拍的照片,最后完成,能够付梓,真有如获重释之感!下次再去苏州,我可以对着那些小桥流水人家、对着寒山寺、对着拙政园和网师园说:我总算为宣传你们、弘扬苏州做了一点工作了。
这本书没有多少谈项目本身的文字,就是谈苏州,一共三十篇,我在博客上曾经给大家看过前面两篇,现在把后面的二十篇也相继放上来,给大家看看。希望大家喜欢。
《水墨三十度》
出版社:黑龙江美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年5月
价格:48元
本书可以在各地新华书店买到,希望大家指正!
小时候上大字课,第一件要做的工作就是研墨。现代人写书画画用的这种“现代墨汁”大约是20世纪60年代才出现的。我们上小学的时候,墨汁是用牛胶做的,写在纸上隔两天就臭气熏天。而且,那种早期的墨汁,也不能够拓裱,一拓,纸上的墨就会洇开。
我们读小学的时候有书法课,就是在描红本上练习写大字。上课的时候,语文老师在讲台上叫大家把砚台从书包里拿出来,加水,研墨。那时候,小学生们用的墨通常是一种很便宜的松烟,叫做“金不换”。大概是墨少胶多,因此其硬无比,磨半天都磨不出能写字的浓墨。小孩子耐心有限,研磨个十来分钟,就不耐烦了,只想快快动手写字。我们的老师一直在讲台上低头看书,好像并没有看见我们,但当我们拿笔想蘸墨写字的时候,她会突然大声说:耐心!耐心!等墨研得可以写字了再写!我们只好接着再磨,手也酸了,头也晕了,写出来的字自然也是歪歪扭扭的,总是给老师拿到台上示众,告诉大家不耐心是成不了大气的。从小学一年级就要写大字,这样写到六年级,我对研墨实在非常非常的厌烦,因此,我对墨锭也没有多少好感,因为这东西磨人。长大一点,到邻居的一些画家那里看他们画画,这些画家都欢迎我站在旁边看,但是经常会跟我说:“那你帮我研墨吧!”我那时候就好像接了军令一样,知道没有好日子过了。也不好说不动手,并且人家就站在那里等你研墨啊!研墨是看人家画画的代价,看画自然开心,研墨却好磨人啊!这些记忆,使我一想起研墨就害怕。
最近看曾任荣宝斋的经理陈岩写的一本回忆录,说他在黄永玉的画室给他磨了半天的墨,好像磨出半盆的样子,以为足够画一阵子的了,结果黄永玉拿个大刷子蘸着挥洒自如,没有一会,磨了半天的墨就全部用完了,全泼纸上去了,又得再磨半天。陈岩说的这一经历我太有共鸣了。小时候看画,要给画家磨墨,就盼他们省着点,可以用长点时间。结果人家几笔用完,你又得从头来,心里可烦了。
不过水墨水墨,水是到处都有,墨则只有中国才有。后来传到印度,印度人用,再由印度传到欧洲,欧洲人现在叫黑墨水还是India ink呢!真是弄错祖宗了。
我们平常叫的“墨”是研墨用的墨锭,就是平时看到的那种一条条的墨条,上面往往压印几个字或者图案,多半是品牌名称,也可能是一些吉利的装饰图案。这些墨锭的主要原料是炭黑、松烟、胶等,通过用墨锭在砚盘里用水研磨,可以产生用于毛笔书写的墨汁,这墨的成分在水中以胶体的溶液存在。因此,研出的墨是胶性的。
做成的墨锭中的水分及胶的成分不同,因此墨的黏度有差别。中国书画讲究,画画的和写字的墨其黏度有所不同,一类墨中还有高中低的区别。我们小时候饱受它折磨的“金不换”,可能就是最低级的墨了,硬得好像石头一样,研磨时,砚台底部都给划出白道道,磨半天水也不够黑。好墨据说磨得快,色泽也浓郁。我原来完全不知道墨还有年份的讲究,后来才听专家们说,初制成的墨锭,水分较多,而存放时间较长的墨锭,本身的密度较高,研出来的墨汁,墨色的立体感会更强,也就是说墨的时间越长越好。不过,这仅仅是听说的,我自己没有体会,加上不挑剔、不讲究的老习惯,更加分辨不出来了。
墨出于中国应该无可置疑。西方古人在洞穴内用烟尘做画,是把黑色的粉末放在中空的细骨管中吹出来,然后喷在洞穴顶部。而中国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