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经典案例预案.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节能建筑案例分析集;目录;一、北京奥运村;1)采用了与建筑一体化的太阳能热水系统;节能与能源利用设计;2)奥运村将利用清河污水处理厂的二级出水,建设“再生水源热泵系统”提取再生水中温度,为奥运村提供冬季供暖和夏季制冷。;节材与资源利用;4)合理利用了木塑、钢渣砖和农业作物秸秆制作的建材制品、水泥纤维复合井盖等再生材料,节约资源。;小结;二、辽宁.大连国际会议中心; 大连国际会议中心是由蓝天组设计的,其城市设计任务是在城市主轴的未来扩张终点建造一座辨识度极高的标志性建筑。作为城市轴线的焦点,本建筑物将深深烙印在市民的心中,也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 在大连国际会议中心内部,这些系统的运转就如同建筑内部的混合型城市。就建筑的技术基础设施而言,这意味着必须同时考虑到建筑内部大量的人流,这些使用者都希望拥有高标准的循环通道,也希望建筑环境舒适、技术水平高超,譬如拥有极高的灵活性、低能耗以及尽量少消耗自然资源。;1、可持续性建筑设计的一个主要任务是将能耗降至 最低。其中一条重要的作用是在一天当中避免了过大的能耗波动。因此很有必要整合以下自然资源: 以热泵来利用海水的热能,夏季制冷,冬季供暖。 ;4、在体量庞大的个别区域可以通过其他措 施进行单独处理,比如置换通风。; 6、 地下室的技术设备区位于矩形网格内,为建筑物提供了基础设施,主要在垂直核心筒内。尤其是在会议区域必须拥有充足的空气,从而维持舒适的冷热环境与声效。因此,经过调节的空气将通过座位下方的双层中空地板被安静地注入房间。楼梯内部的喷气单元确保了均匀连续的配风。热气上升,人体散发的热量上升至天花板,被抽气装置吸走。 ;小结;三、绿地集团总部大楼; 绿地集团总部大楼位于上海卢湾区南端黄浦江畔,占地面积8681平米,大楼地上共5层,地下共3层。总建筑面积约4万平米,地上建筑面积约2万平米。1-3层是百货,4-5层是集团总部办公区域。项目定位为绿地集团的“企业馆”、临近世博会的滨江建筑艺术精品和环境友好型建筑,体现绿色建筑理念,力争获得绿色???筑三星级和LEED-CS金级认证。 ; 1、断热铝合金低辐射中空玻璃:采用低辐射中空镀膜玻璃具有保温、避免反射光污染诸多优点,夏季,则阻止室外地面、建筑物发出的热辐射进入室内,节约空调制冷费用,传热系数可达2.0 W/(m2·K)。 ;3、高效地源热泵系统: 建筑全部采用地源热泵作为项目空调冷热源,并采用高效冷水机组,综合COP值达到5.3以上。 4、采取雨水和中水收集处理,用于景观用水、绿化浇灌和冲厕。采用节水卫生器具,减少管网漏损。 5、照明节能措施: 采用高效的照明灯具,优化照明布置,增强个人照明同时降低环境照明密度,办公楼照明能耗控制在12w/平方米;设置人员传感器,实现人走灯灭,有效控制照明的能耗。 6、透水地面: 透水地面有良好的透水、透气性能,可使雨水迅速渗入地下,补充土壤水和地下水,保持土壤湿度,改善城市地面植物和土壤微生物的生存条件。 ;7、通风采光设计: 在建筑平面设计时,利用CFD模拟建议通风洞口及位置,合理组织自然通风,采用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的形式,通风时间在晚上或夜间。晚间通风的应用一般必须与蓄冷结构结合,特别希望建筑的围护结构具有比较大的蓄冷能力。在夜间组织大量通风换气,利用温度比较低的室外空气充分冷却室内空气以及相应的围护结构等蓄冷结构,并将冷量蓄存于该结构中;到了白天,室外空气温度比室内高的时候,关闭通风系统,尽量减少建筑通过围护结构的得热,依靠晚上蓄存的冷量抵消建筑白天的空调负荷。 ;8、自动控制新风系统: 大楼内设立空气污染监测器,可以随时保证室内空气的清新,自动将室外新鲜空气引入室内,排出室内陈旧空气的同时回收热能以节省能源。 9、高舒适节能空调系统: 采用个性化地 送风系统,节能舒适。 10、屋顶设置了室外绿化花园,美化环境 ,提供休闲活动和观赏浦江美景的场所。 11、行为节能系统: 对节能理念的宣传、对建筑使用者的行为进行引导和提示,包括室内遮阳、空调通风、照明启闭的提示; ;四、世博会场馆 ;1、中国馆:绿色地标;1、挑战:调节室温 应对:自遮阳体系,半室外玻璃廊 中国国家馆造型层叠出挑,在夏季上层形成对下层的自然遮阳;地区馆外廊为半室外玻璃廊,用被动式节能技术为地区馆提供冬季保温和夏季拔风;地区馆屋顶“中国馆园”还将运用生态农业景观等技术措施有效实现隔热。;2、挑战:减排降耗 应对:节能照明系统,制冰技术 中国国家馆在建筑形体的设计层面,力争实现单体建

文档评论(0)

a33666114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