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用地布局
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 专题报告集·城市用地及空间结构研究
PAGE 1
PAGE 13
土地是城市的载体,用地布局是城市总体规划的核心,本专题试图在分析长沙城市空间形成的历史沿革、城市现有空间形态特征、建设用地布局现状的基础上,对照上版总体规划及其实施情况,根据本次修编中城市性质定位、发展目标、区域联动、功能演进等要求,研究确定城市用地布局形态、发展主导方向、空间调整策略和引导措施等。
一、规划的空间层次
为保证城市良好的生态环境,本次规划修编主要从区域宏观的角度,优化城市的功能布局。规划的空间层次由大到小,时间由远至近,以保证城市空间的持续和区域的协调发展,引导城市发展空间向生态型、集约型、高效型等方向发展。
1、长株潭将长沙市的规划纳入长株潭城市连绵区考虑,即把长株潭城市群作为城市远景发展的空间层次。
2、市域:从地域范围讲指长沙市所辖的一市三县五区,即浏阳市、长沙县、望城县、宁乡县以及岳麓区、开福区、芙蓉区、天心区、雨花区,土地总面积共计11818.0平方公里。2000年总人口583.19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90.11万人。
3、规划区即作为城市远景发展需控制和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的用地范围,本规划层次划定农业生态用地和非农建设用地的范围,选择城市建设发展的空间,对农业生态用地实施切实可行的保护措施。规划区范围包括市区五区(岳麓区、开福区、芙蓉区、天心区、雨花区),望城县全部及长沙县暮云、黄兴、榔梨、黄花、星沙、安沙、北山镇和跳马乡, 总用地2893平方公里。2000年规划区总人口286.97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60.41万人。
4、都市区:该规划层次与上版相对应主要解决城市建设用地空间结构、功能布局,该范围含市区五区外加长沙县的星沙镇、暮云镇、黄花镇、榔梨镇、望城县的高塘岭镇、坪塘镇、丁字镇、雷锋镇、星城镇、含浦镇、黄金乡,总用地面积1450平方公里。2000年都市区总人口223.19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56.22万人。
二、城市空间形成的历史沿革
(一) 城市空间形成的历史沿革
长沙城址始建于战国楚城,楚城位界西起太平街、东至黄兴路、南起坡子街、北至今五一大道,东西长680米、南北长580米,面积约0.4平方公里,后经两千多年,城址一直未变大。1904年长沙开埠,1914年城区用地扩至西起湘江、东至建湘路、北至湘春路、南至西湖路,用地面积6.7平方公里,即为现在的旧城区。1935年长沙人口达39万,市区扩至北起捞刀河、南至豹子岭、西起岳麓山、东至东屯渡,城区用地面积68.4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60平方公里)。解放后“一五”至“二五”时期,城市建设主要集中在河东,用地向北、向东扩展,用地范围为北至德雅路、南至南湖路、东起韶山路、西至湘江,河西仅有几所高校。七十年代随着工业用地的扩展和部分工业用地的搬迁,开始形成城南的新开铺、井湾子工业区、城北的伍家岭工业区和河西的石岭塘、望城坡工业区,城市向外扩展,形成一江两岸、东西并驾的雏型。1979-1989年10年间城市空间未出现较大的变化,基本在现中心区的范围内填平补齐,该时期受控制大城市规模、发展小城镇等政策影响,周边榔梨、坪塘等小城镇建设开始兴起。1990年后,在完善中心区的同时,主城区开始跨过铁路向东面及东南的长善垸、圭塘发展,新开铺、井湾子在原有基础上继续填平补齐,伍家岭大桥的建成通车、河西高新技术产业区的崛起以及市委市政府新址的建设,则使河西得到了较大的发展,西文东市的格局露出端倪,外围星沙、高塘岭等组团发展也初具规模,形成了一主体多组团的空间格局。
(二) 上版总体规划用地格局及实施情况
上版总体规划用地格局为:“完善城市主体,发展两翼两组团”。城市主体范围为南到井湾子、东南到圭塘河、东北到浏阳河、西及西北至望城坡、三汊矾和后湖,规划除保留畜牧农场副食品基地2.19平方公里外,主要在现有用地框架内填平补齐,对非生活居住用地适量进行增加完善,主要增加生活居住、城市公共设施用地和少量确需安排在市区的单位,规划用地109.48平方公里。两翼、南北两组团,规划为新建及外迁单位用地和相应的生活服务设施用地,共45.55平方公里。
对照上版总规关于用地空间布局的规划目标,城市建设空间拓展呈以下特征:
(1) 空间拓展趋势迅猛。1990~1999年长沙市新征用地共计72.68平方公里,几乎将原城市空间拓展了一倍,从其新征用地的时间分布来看,主要是92~93年的开发热潮期间及97~98年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高潮期间征地最多。现用地规模已接近上版总规用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