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三 讲 西 厢 记.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 三 讲 西 厢 记

第 三 讲 西 厢 记 第 三 讲 西 厢 记 一、王实甫其人 1、王实甫的身世比关汉卿更渺茫,只知道是大都人(今北京),甚至真名也不甚了了,只有天一阁本的《录鬼簿》(明抄本)上写:王实甫,德名信。    2、根据一些专家考证的结果,大致有这么个轮廓:王实甫,名德信,元易州定兴人。约生于1255一1260年,曾作过某地县宫,声誉很好。后来升任陕西行台监察御史,由于和台臣易不和,四十多岁就弃宫不做了。他在弃官后不久就完成了不朽的剧作《西厢记》。在六十岁时,他用散曲套数描写他退隐后的生活。生活颇为优裕,诗酒琴棋,笑做林泉,但在恬静淡泊的情怀深处,蕴藏着久难平复的政治创伤。卒年约在1336一1337年问。    3、据元人钟嗣成《录鬼簿》记载,玉实甫著有十四种杂剧,以《西厢记》为首。现在尚存完整的有《崔鸳鸳待月西厢记》、《吕蒙正风雪??窑记》、《四丞相歌舞丽春堂》三种,外加残篇《苏小卿月夜贩茶船》、《韩彩云丝竹芙蓉亭》两种。    4、明初贾仲明为追吊王实甫而写一首词:     风月营密匝匝列旌旗,鸯花寨明飓飓排剑戟,翠红乡雄赳赳施谋智。作词章风韵美,士林中等辈伏低。新杂剧,旧传奇,《西厢记》天下夺魁!   其中的风月营、莺花寨、翠红乡云云,指的便是所谓的勾栏,那是元代官妓聚居的地方,是演出杂剧的地方。可见王实甫是个书会才人,与关汉卿同样是为伶人编写剧本的人。从中还可看出他擅长写儿女风情一类的戏,为当时文人所称服。 二、天下夺魁《西厢记》 (一)剧情介绍 1、剧名全称:《崔莺莺待月西厢记》 2、《西厢》故事流传 (1)唐元稹传奇小说《莺莺传》,同时代杨巨源写过《崔娘诗》;李公垂写过《莺莺歌》     张生一天到蒲州普救寺游玩,巧遇崔氏孀妇携女也寄居此寺,崔氏还是张生之姨母,值当地驻军将领去世,军士四出骚扰。崔氏因家财较多,颇见惶骇。张生因与蒲将有过交情,设法护卫,使崔家幸免于难。崔氏酬谢设宴,让女儿莺莺拜见张生,张生从此迷上莺莺。张生私求莺莺的婢女红娘,为他献策,可以用诗喻情。张生大喜,写了《春词》两首,让红娘转交莺莺。莺莺则写了上面引用的《明月三五夜》作答。张生猜出含义,于十五日晚上逾墙赴约到了莺莺所住的西厢房。不料莺莺端服严容将张生训了一通。张生绝望之余,却在几天后的一个晚上被红娘推醒,原来莺莺主动来了。此后张、崔二人经常朝隐而出,暮隐而入,直到张生到长安赴考,终于诀别。张生科举未中,留在长安,曾寄信莺莺。莺莺回信凄婉,并捎来玉环、青丝等物--玉取其坚润不渝,环取其终始不绝;但张生却将信拿给朋友们看,还发了一通议论,认为女色是祸水,自称予德不足以胜妖孽,是用忍情,为自己抛弃莺莺造舆论,在座的朋友也都说张生善于补过。一年后,莺莺嫁了人,张生也别娶。故事结束。      (2)宋代秦观、毛滂的《调笑转踏》和赵令畤的《商调蝶恋花》。使崔、张故事走向民间,并对故事由传奇过渡到戏剧起了桥梁作用。      (3)宋金时期,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又叫《董西厢》。        《董西厢》 始乱终弃的主题一变为追求爱情的年轻人获得圆满成功,负心汉张生成了与莺莺共同反抗封建礼教的斗士。      (4)当时南宋与金代都有各种有关说唱和戏文流传,如《莺莺六幺》、《红娘子》、《张珙西厢记》等。 3、剧情发展     《西厢记》全剧五本二十折,外加五个楔子(有把第二本中惠明送书视为一折者,成五本二十一折),演述了崔莺莺和张生曲折复杂的恋爱故事。(一)张君瑞闹道场(惊艳-借厢-联吟-闹斋);(二)崔莺莺夜听琴(寺警-请宴-赖婚-听琴);(三)张君瑞害相思(前候-闹简-赖简-后候);(四)草桥店梦莺莺(酬简--拷红-哭宴-送别);(五)张君瑞庆团圆(报捷-寄愁-争婚-团圆)     第一本(张君瑞闹道场杂剧)写崔张爱情的发生。作者安排了惊艳、借居、隔墙酬韵、搭斋四场戏,着重表现崔张的相互倾慕,特别是莺莺的娇丽含情与张生的倾心爱慕,剧中充满了爱情的喜悦。然而开头的楔子已经讲明,莺莺早就许给了崔夫人的侄子郑恒。这就使观众和读者在为崔张爱情顺利发生并有进展的情况下,既为他们高兴,又为他们担心。事态如何发展?     第二本(崔莺莺夜听琴杂剧),作者安排了寺警(一折)一场戏,贼人孙飞虎要抢莺莺做押寨夫人,崔张爱情面临严重威胁,使观众与读者全身为之紧张。然而,围寺迫使崔夫人宣布但有退兵之策的,倒赔房奁,断送莺莺与他为妻,张生由是写书退兵解围,因祸得福。(二折)至此,崔张爱情又发生了重大变化,似乎可以公开化、合法化了。所以请宴一场戏,极写张生兴高采烈、手舞足蹈之情状,使人在放下兵围时那颗提起来的紧张的心的同时,又为崔张爱情的即将成功而庆幸。不料,在赴宴(三折)中,老夫人变卦赖婚,令崔张以兄妹相称,眼看崔张的爱情又化

文档评论(0)

80219pm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