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字用法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 11 - 摘要:在汉语中,“是”字是使用频率极高的一个词,用法也很复杂。它最基本、最主要的用法是表示判断。本文以“是”字的性质为着眼点,总结梳理前人的研究成果,综述了“是”字的语法功能、特殊用法以及基本句式的分析。 关键词:“是” 功能 用法 分析 目录 一、词类的界定 二、“是”在文言文中的主要语法功能 三、“是”在现代汉语中的用法 四、“是”字句的性质和范围 五、“是+谓词性词语”的结构分析 六、总结 “是”字用法研究 古代汉语以字为词,到现代汉语中,字词区别开来。从历时的角度看,每一个汉字都有其发展变化的历程,除字形的由繁到简、字义的多样化、字音的明朗化外,词类也经历了一定程度的变化,这一点更大程度上归功于语言学家的全方位深入化、细致化得研究。 一、词类的界定 1、“是”主要作为代词。从汉语语法丛书的几部著作,如《马氏文通》、陈泽国的《国文法草创》等可以清晰地看到,不管将它称为“指名代词”“指示代字”“指示代名字”“指示词”等,虽名称各异,但实质相同,在文献中作指示代词的频率很高,主要用于近指。 2、“是”也有作为形容词的情况。 3、“是”作为系词,也称为判断词,贯通古今汉语。 4、“是”作为兼词。主要原因是演化过程造成的,本身原因是在造字之初就有形而上学的本在、存在、存在者三位一体。 5、从历时的角度看,“是”字不论语法意义还是词汇意义都有从“虚”到“实”的跳跃,不过,它也有更加虚化的可能。“是”字如果进一步虚化就会变为词内成分,或称“词尾”,例如在“若是”“真是”“无论是”“已经是”等中的“是”。 以上就是关于“是”的词类研究的一些观点。 二、“是”在文言文中的主要语法功能 词的语法功能指的是词与词的组合能力,有三种表现:一是词在句里充当句法成分的能力,即词的职务,表现在能不能充当句法成分和充当什么句法成分上;二是实词与另一类实词的组合能力;三是虚词依附实词和短语的能力。 (一)用作指示代词 1、用来复指前文 例:求!无乃尔是与过?(《论语·季氏》)“是”复指前置宾语。 小国将军是望,敢不唯命是听。(《左转·襄公二十八年》)“是”是分别复指前置宾语“君”“命”。 君之不恤,而群臣是忧。(《左传·僖公十五年》)“是”复指前置宾语“群臣”。 2、作宾语 ①.作动词的宾语。 例: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左传·伯克段于焉》)“是”作动词“谓”的前置宾语。 君子是则是效。(《诗·小雅·鹿鸣》)“是”分别作动词“则”和“效”的宾语。 推是言之。(《韩非子·五》)“是”作动词“推”的宾语。 ②.作介词的宾语。 例: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论语·公冶长》)“是”作介词“用”的宾语。 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柳宗元《捕蛇者说》)“是” 作介词“于”的宾语。 吾尝疑乎是。(柳宗元《捕蛇者说》)“是” 作介词“乎”的宾语。 3、作定语 例:是日也,天郎气清,惠风和畅。(《兰亭集序》)“是”作名词“日”的定语。 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史记·项羽本记》)“是”作名词“时”的定语。 熟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柳宗元《捕蛇者说》)“是” 作名词“蛇”的定语。 4、作主语 例:今之老者,是谓能养。(《论语·为政》) 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寡人之于国也》) 是食言多矣,能无肥乎!(《左传·哀十五年》) 5、作判断句的谓语 例:终而复始,日月是也。(《孙子兵法·势》) 天下缟素,今日是也。(《唐睢不辱使命》) 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说文解字叙》) (二)用作形容词。 词义是“对的”“正确的”;用作意动意思是“认为—对”“认为—正确”。 例:主爵都尉是魏其。(《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归去来兮辞》) 吾是所言,以戒真人,不失之也。(《太平经》) (三)用作判断动词。 动词“是”的用法正是从代词“是”的复指用法逐渐发展出来的。判断词也叫系词,用于断定主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等于什么,具有什么属性或属于什么范围。“是”作判断词与其他用法的根本区别就在于要联系主项和谓项,并对他们有所断定。 例:此是何种也。(《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韩是魏之县也。(《战国策·魏策》) 万物须雨而生,是其饮食也。(《太平经》) 子今乐知天地之常法、阴阳之明证,此即是也。(《太平经》) (四)用作兼词。 往往处于前有复杂的短语或句子后无谓语的位置,即作主语又作谓语,不可拆分。 例:兼有代词、动词的功能。 故文王行仁义而王天下……是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五蠧》) 兼有名词、动词的功能。 是民事天,其不仁至矣。(《原谤》) 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寡人之于国也》) 同是天下沦落人

文档评论(0)

糖糖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