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章 地球系统与海底地形 ;主要内容;太空中看我们的地球;地球是广袤的宇宙环境中的沧海一粟;星云假说与太阳系起源;????? 原始地球一旦形成,即扑获周围的星云物质(或在旋转中甩出自身的部分物质),形成自己的卫星——月球。同时因重力分异和放射性元素蜕变而开始增温。;;幸运的地球,幸运的我们;运动的地球——日夜不停地运动;;;地转偏向力——特征;2.1.3地球的圈层结构; 地球的圈层结构;软流层——重要的发现;2.1.4地球的演化与地质年代;地质年代;国际地质年代表;显生宙以来的五次大绝灭;地球的演化与生命的起源;最早的生命诞生于4月,但它们留下化石则已是5月间了;;2.2 海底地形;20世纪初期,回声测量仪;
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声纳技术开始应用。
旁测声纳;二、海底地形;1、地形分类
整个海底地形或者说主要的地貌单元组成如下,海岸带(海陆交接地带),大陆架 (Continental Shelf)、大陆斜坡(Continental Slope)、大陆麓(隆)(Continental Rise)、深海平原(Abyssal Plain)、大洋中脊或海领、海台(海山)、海沟 (Trench)等。
;其中
凸起地形﹕
海隆或隆起(Rise)、海岭或海脊(Ridge)、海台(Plateau)、浅滩、海峰(Crest)、海礁(Reef)、海滨(shoal)等。后四类较小规模。
凹入地形﹕
海盆(Basin)、海沟(Trough)、海谷(Valley)、海底峡谷(Canyon)等。 ;2、具体特征;;;;大陆边缘 ;??一、稳定型大陆边缘;大陆架;;;大陆坡;加州Montery以及Carmel海底峡谷之立体图 ;海底峡谷;;海底峡谷的成因;浊流形成海底峡谷;大陆隆;;海底峡谷常是陆源沉积物向外海输送的重要通道。 ;山脚下的冲积扇,海底峡谷出口处亦多有类似的冲积扇构造 ;二、活动型大陆边缘 ;;大洋海底;?一、大洋中脊 ;大西洋与印度洋的海底地形图 ;太平洋海底地形图 ;
大洋中脊体系在各大洋的展布各具特点。
在大西洋,中脊位于中央,延伸方向与两岸平行,称为大西洋中脊;印度洋中脊也大致位于大洋中部,但分三支,呈“人”字分布;在太平洋内,因中脊偏居东侧且边坡平缓,故称为东太平洋海隆。 ;大洋中脊特点;;;?二、大洋盆地 ;局部(或次一级)地貌单元;;成因——海底扩张与板块构造学说;;;;;;;;;;;;?证据
1.中洋脊有断裂谷的地形,显示有张裂的作用,
2.中洋脊两侧的地形对称
3.中洋脊两侧的地质年代对称
4.中洋脊两侧地磁倒转对称
5.海洋的沉积物在中洋脊附近最薄,越远则越厚
6.中洋脊附近为浅层地震,海洋地壳另一端的海沟附近的地震则浅至深层都有﹙班尼奥夫带﹚,显示老的海洋地壳则在另一端没入地函再度熔融成地函的一部分
?缺点
1.因为仅看到中洋脊的扩张现象,所以只能表示岩浆自中洋脊冒出是造成的海洋地壳扩张的原因,而未能指出海洋地壳与陆块移动的动力来源;;;;全球大洋地壳的年龄;大西洋底地貌中间的山脉是大洋中脊 (中央裂谷和转换断层);﹙三﹚板块构造学说;;;;;;;;;;; 板块运动的驱动力模型A.地幔对流模式。巨大的对流环就像传送带一样驮着岩石圈板块运动;B.重力拖曳。海沟处的拖曳力和大洋中脊处高密度物质的水平重力分量拖曳着板块水平运动;C.热柱模型认为所有的向上对流被限定在几个狭窄的地幔柱内,而下降流则是冷的、重的俯冲着的大洋板块。;(四)海洋盆地的形成与构造演化 ;板块构造 —— 洋盆的形成和演化(板块开合的“威尔逊旋回”);威尔逊旋回:一次完整的板块扩张一闭合循环或旋回称作威尔逊旋回。;
实例:(其主???阶段在现实中均可找到对应构造区域)。
a.扩张初始阶段:大陆板块还没有完全拉开,故尚未形成洋壳,如东非裂谷;
b.扩张发展阶段:这时已经出现洋壳且在继续扩大,如红海海盆;
c.扩张萎缩并转向收敛阶段:如大西洋
d.俯冲阶段: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之间的碰撞、俯冲 如太平洋西岸的岛弧—海沟带
e.闭合阶段:俯冲结束,洋壳消亡。此阶段可形成高大的山系,如亚洲和印度板块接合带上的喜马拉雅山脉就是这样形成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