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对联写作的基本要求.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对联写作的基本要求

PAGE  PAGE 8 对联写作的基本要求   对联能够存在和发展这么久,人们喜爱愈烈、流传愈广除了某些客观原因:帝王的提倡,名人的创作,人们的需要外,主要在它自身具有许多艺术优点和长处:文字美、声韵美、民族特色、应用价值等,能与人们的思想感情和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这里将探讨它构成那么多优美的艺术形式的艺术要求,即对联写作的基本要求。   (一)上下联字数相等   对联是有上联和下联的,缺少其中之一,都不成为对联,这是定格。它还规定上下联字数一定要相等,否则不能相对。从前有个故事说,甲乙二人对对,甲出句:“三宝殿前三个塔”,乙对以“五凤楼台五层楼”,本很工整了,但甲又说:“还有塔、塔、塔”,乙由于不能以五个楼字去对三个塔字,没能对了。它不像“三光日月星”可对以“四诗风雅颂”。因为雅包括了小雅大雅二诗,乙没有办法以三个楼字包括五层楼,只得认输了。因此,上联五个联(五言),下联也要五个字,上联七个字(七言),下联也要七个字,如下列二联:(1)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2)自闭桃源称太古;欲栽大树柱长天。两联上下联字都相等,前者是李大钊烈士所引,气概非凡。后者是杨昌济教授(毛主席的岳父)的名联,表示决心培植救国材人。   不论多少字的对联,都一样要上下联字数相等,不能象词赋那样对偶句容许引头词和语尾词。例如:毛主席的《沁园春·长沙》上阕第四句“看漫山红遍”,下阕第三句“恰同学少年”中“看”和“恰”都是引头词;鲍照的《芜城赋》有“岂忆同舆之愉乐,离宫之苦辛哉”句,其中“岂忆”是引头词,“哉”是语尾词,在对联是不容许有的。因为对联的上下联必须互相对称、整齐、美观。理由很简单,从许多生物自然器官都成对就可说明了:鸟有两翼,兽有一对前腿,牛羊各有一对角,人的耳、眼、手、脚都是成对,长短大小一样,每对器官都在身体匀称地分布好,给人以对称、整齐的美感。对联的互相对称、整齐的意义也一样,是给人以美的观感,美的享受。对联如果不这样,就像人的器官不全,不成残废,也是缺陷,成为丑陋,给人以难看的形象。所以一切东西要得人喜爱,首先就要有外表美,形式美,对联就具有这特点。   对联字数相等的特点曾给聪明人反用过,有一副挽袁世凯联云:袁世凯千古;中国人民万岁!哀世凯对以中国人民是对不起的,作者正是借意说袁世凯对不起中国人民,因袁复辟帝制,扼杀共和,这是千多年才见到第一副字数不相等的奇联。但也不能说字数相等的两行字或两句话就成为对联,因为对联还要讲究对仗音韵等艺术构造。   对联的上下联字数相等既无异议了,但它应以多少字数为佳呢?从现有的对联看,少字多字都有佳联,若有字数划分联形,七言为最多,其次是八言九言,又次为五言和十言至十二言,四言六言和十三言以上则较少,至于少于四言的短联和几百言以上的长联,有点似凤毛麟角了。因为字数过少过多都难于写作。对联的字数多少应以内容决定形式,由作者根据题材来决定,既不宜过短,也不宜片面追求长。   (二)同词性的字词相对   词性即词的特点,同词性即划分为同一特点的词类。根据词类讲究字词对仗,是对联中对偶艺术的关键。古人对词类的划分和今人的说法不尽相同。古人云:“实对实,虚对虚”。何谓实?古人编有《词林典腋》一书,《诗韵合璧》附载了它。它把实字分为天文、时令,地理、帝后、职官、政治、礼仪、音乐、人伦、人物(事)、闱阁、形体、文事、武备、技艺、外教、珍宝、宫室、器用、服饰、饮食、菽粟、布帛、草木、百花、果品、飞鸟、走兽、鳞介、昆虫等三十门(类),外编八对:抬头对,颜色对、数目对、卦名对、干支对、姓名对、人物对、虚字对,都是同词性相对。只是漏掉方位词。照工对要求,要各小类中的字词相对。天文类对天文类,人伦类对人伦类……。若只说“实对实”,则三十类中任何一类的字词都可同其他二十九类的字词相对了。其实不然。因为其中有动词、形容词怎能同名词相对?“游览”怎能对得起“太阳”?何谓虚?古人编有《虚字韵薮》一书,附载于《诗韵合璧》末尾。它列举虚字一百三十八个,但其中包括有代词:他、其、谁、孰、何……等,动词:谓、曰、云……等,是不能同焉、矣、也、乎、哉相对的。由此可见古人谈对仗虚实之说,不但笼统不准确,而且有些混乱,是不科学的。   词分虚实是必要的,真正的科学划分,只有今人以汉语语法区分词性属类才准确。现在说的实词是指有实在意义的词;按语法特征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代词、数词和量词六种;虚词一般不具有实在的意义,它的主要作用是表示语法关系,或句子的语气,分为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五类。至于方位词附属于名词。颜色词属形容词了。   我们今天对对,应照上列十一种词性相同的字词作对,就是要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词对数词,量词对量词……等。下面分别词性举例说明,同时证明古人并没有笼统地实

文档评论(0)

zw404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