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高中优秀教案 5.23谏太宗十思疏(第二课时)(人教版第二册).docVIP

语文:高中优秀教案 5.23谏太宗十思疏(第二课时)(人教版第二册).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语文:高中优秀教案 5.23谏太宗十思疏(第二课时)(人教版第二册)

PAGE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学习本文作者真诚而委婉的劝谏艺术。 2.体味多用对偶、排比的语言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在“君叫臣死臣不能不死,父叫子亡子不得不亡”的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臣子上疏,劝谏帝王确非易事。上疏的臣子不仅要有超人的勇气,而且还要具备高超的智慧。可以说,这两点魏征一身兼有。这节课,我们就重点来学习他循循善诱充满智慧的劝谏艺术。 二、检查学生的背诵情况 三、学生思考下列问题,并体会其表达作用 出示投影: ①作者为什么称自己为“下愚”,称唐太宗为“明哲”? ②能否将“臣闻”改为“臣以为”? ③能否删去文中“承天景命”一句? ④能否将“诚能见可欲”改为“是故见可欲”? 学生思考后,明确:①魏征始终没有忘记唐太宗与自己的主仆、君臣关系,因此谦称自己为“下愚”而尊称太宗为“明哲”。②不可改。“臣闻”是奏议中的敬辞,口气不卑不亢。“臣以为”则有自以为是之嫌。③不可删。“承天景命”也是一种敬辞。④不能改。“诚能”表示希望和商量的口吻,而“是故”是论述的口吻,语气极其生硬。 点拨:魏征在进谏时,有着清醒的头脑。他虽然知道太宗是很懂得“忠言逆耳利于行”的。但在等级森严的封建时代,他没有因太宗对自己的赏识而得意忘形,仍是坚持一贯的谨言慎行。文中语言真诚谦虚,委婉而又通达,合情而又合理,极富艺术魅力,难怪唐太宗会从善如流呢! 四、品味文章的语言特色 1.学生默读课文,画出文中的对偶句、排比句,谈谈其表达效果。 出示投影: 对偶句: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排比句: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明确:①骈散结合,华美流畅。唐代的奏疏,习惯上都用骈文写。但本文突破了骈体的束缚,做到了骈散结合,相得益彰。整句多用对偶,音韵和谐,琅琅上口;多用排比句式,铺排罗列,勾连而下,气势不凡。散句意到笔随,笔力遒劲,酣畅淋漓。②本文语言多用比喻,生动形象,言简意赅,有说服力。 (解说:本文的语言简约,整散结合。整句音韵和谐,琅琅上口;散句意到笔随,笔力雄健,酣畅淋漓,需要用心品味。同时,对“十思”的内容要细细领悟,这其中蕴涵着丰富的民族传统美德,差不多每句都有现实教育意义。特别是“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这些句子,对每个人的修身养性都极有启发,具有丰富的人文价值) 2.找出下面画线句的出处,说说引用的作用。 出示投影: (1)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出自《诗经·大雅》“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2)载舟覆舟(出自《荀子·王制篇》“君则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3)诚能见可欲(出自《老子》上篇:“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4)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引用了《易经》“卑以自牧”的意思) (5)垂拱而治(出自《尚书·武成》)“垂拱而天下治。”) 明确:引用古圣先贤的话,援举故事旧例来说明自己的意思,论证自己的观点,所谓“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文心雕龙·事类》),这种写法在本文中到处可见。引用成语典故,有许多好处。文章显得“字字有出处”“事事有依据”,因而使理论更有深度,论断更有力,更令人信服。同时文字精练,意义深刻,富有启发性。这些成语典故大都是经过时间洗练的文学语言,生动形象,引用它们使表达更生动,更富文采。 五、课堂训练 1.翻译下则短文,并说说其中蕴含的道理。 出示投影: 昔有一庵,邻于大宅①,寺僧常见沟中米饭流出,密用水淘净,蒸晒一囤。不数年而大宅缘事暴贫②;僧人即以此饭饷③之,大宅衔谢④不已。后细询,知为沟中物也,嗟悔无及。 (选自《幼学故事琼林》) 注:①大宅:深宅大院。此处指广有财富的大户人家。②暴贫:突然变得穷困。③饷 (xiǎnɡ):用酒食款待人。④衔谢:衔,怀在心里。衔谢,即衷心感谢。 参考答案: 译文:从前有一座寺庙,靠近一个有钱人家的大院。庙里面的和尚经常看到大院的水沟里有米饭流出来。他不声不响地用水把流出来的米饭冲洗干净,蒸后晒干,逐渐积攒了满满一囤。过了几年,大户人家遇上了祸事,突然变得贫困不堪。这时,和尚就把干饭送给他们吃。大户人家对他感恩不尽。大户人家经过仔细询问,知道了是他们当年倒入水沟里流出的米饭,不禁连声叹息,深感后悔莫及。 这则故事是劝戒人们在生活富裕的情况下,也应注意俭省节约,它形象地说明了居安思危,积谷防歉的道理。 2.在下面横线处填入恰当的词语,组成前后呼应的排比句。 (1)青春是人生的鲜花, , 。 (2)青春拥有激流般的热情, , 。 参考答案: (1)青春是生命的闪耀 青春是纯真的结晶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cby2016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