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昆明状元楼
资料一:
“状元楼”原位于今云南昆明拓东路中段,金汁河桂林桥上,楼于50年代拆除,但民间仍称桂林桥一带为状元楼。此段金汁河堤旧称相公堤,宋大理时始于堤上筑桥,明代改建为石砌拱桥,因当时相公堤两旁有大片桂花林,香飘十里,因名“桂林桥”。清康熙初年,桂林桥倾圮,后重修加固,建魁楼于桥上。
清末魁楼倾斜,光绪二十八年(1902),云南学政张建勋和贵州学政陈荣昌等士绅集资重修,更名“聚奎楼”。其楼高三层,宝顶重檐,巍峨壮观。底层为三孔石砌拱洞通道,各长10米,宽5米,高6米,可供车、马、行人通过。拱洞上为两层飞檐殿阁,木格门窗,精雕彩绘。下层有关羽塑像,外围走廊,可一览四围风景。顶层有“魁星占鳌”泥塑,楼顶高悬“聚奎楼”匾额,楼前又有张建勋之“文启南滇”四字行书匾。当时名士,题咏甚多。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云南昆明五华书院学生袁嘉谷应经济特科试,殿试中夺魁,称经济特元,云南人誉为状元。此为云南置行省六百多年未有之事,消息传来,四方轰动,总督魏光焘为激励三迤士子,于聚奎阁立“大魁天下”四字匾额,为陈荣昌手书,一时触目生辉,民间遂称此楼为状元楼。据说袁嘉谷回昆登楼之时,正值电影兴起,还拍有一段纪录片,以为纪念。
(袁嘉谷(1872—1937),字树五,别字树圃,晚年自称屏山居士,云南石屏县人,为清末民初著名经史学家、诗人、书法家、教育家。其自幼好学,知解超群,20岁时应岁试名列第一,调五华书院上舍生,其后应科试及贡试,皆名列榜首。光绪二十四年(1898),袁嘉谷赴京应试,参加康有为、梁启超之维新运动,上书要求收回法人之滇越铁路修筑权,书文被阻,不得上呈,人皆愤慨,袁嘉谷以“丈夫不作楚囚泣”之志,毅然回滇,重人五华书院,“住院潜修达五年”,后自道“平生得力于此”。当时清政府内外交困,乃施行新政,笼络人心,仿康熙乾隆两次博学鸿词科例,于光绪二十七年(1901)诏举经济特科,令各部各省“保荐有志虑忠纯,规模闳达,学问淹通,洞达中外时务者”应试,所谓“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以选拔“经邦济世”人材,滇督魏光焘即举袁嘉谷赴试。此试之开,深得当时爱国士人拥护,陈荣昌称经济特科为清王朝“二百余年未有之旷典”。时全国共保举370余人,先行会试,中试后入京殿试。袁嘉谷初试列二等第七,保和殿复试,首题为<周礼农工商诸政各有专官论>,次题为<桓宽言国之物外流而利不外泄,则国用饶,民用给,今欲导物外流而利不外泄,其道何由策>。袁嘉谷下笔如神,洋洋五千言,见解精辟,文理流畅,兼有一手王欧合流之书法,深得张之洞等八主试官赏识。殿试发榜,袁嘉谷首选夺魁,授翰林院编修之职。状元楼“大魁天下”匾两侧,旧时还悬有袁嘉谷自题对联一幅,可见其志,联云:“帝曰无双士,惭愧臣心,励此生古谊忠肝,窃比魏国书云,元之应雨;南来第一楼,潆洄梦乡,对当前画桥驿路,更愿长卿题柱,孟博登车。”后袁嘉谷受派赴日本考察学政,兼任云南留学生监督,颇受日本明治维新影响,云南辛亥革命元勋,多出其门。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建学校,设图书编译局,担任编写教科书任务,而以袁嘉谷主其事。袁嘉谷深知“一国之兴衰系于人才之消长”,成为中国主持编写大中小学教科书及参考书之第一人。今之所谓“星期”、“乐歌”等名词,均出自袁嘉谷之手。袁嘉谷后任浙江提学使兼布政使,辛亥革命后,袁嘉谷回到昆明,隐居著述,卖字自给。其字以王、欧为本,兼取诸法,自成一体,称“袁家书”,时人珍之。今昆明名胜,多有其墨迹,皆苍劲挺拔,俊秀清丽。其又书护国纪念碑、火药爆发灾情记录碑‰后均毁于动乱之中,今人叹息。1921年。袁嘉谷出任云南图书馆副馆长,参与编刻<云南丛书>,鉴定月山马哈只碑,即为此时之事。1923年,袁嘉谷受聘东陆大学(今云南大学),任国文教授,讲学之时,至公堂内,座无虚席。袁嘉谷又潜心著述,对云南历史研究,贡献尤大。主要著作有<滇绎>四卷、<云南地理志>一卷、<卧雪堂诗文集>二十卷等,计四百余卷。“九·一八事变”爆发,日寇占领东三省,袁嘉谷忧郁成疾,叹日:“自黄帝建国五千余年来未有之危耻,我身遭之,何憾?然一息尚存,剥极之复,必有其期,吾老当益壮尔!”1937年“七·七事变”后,北京、南京相继失守,袁嘉谷更忧愤不起,召集子女日:“人知爱国爱家必以学问经验立其根本,处心积虑者久矣。我则人民知识犹浅,不暇自顾,以大国自豪。人侵我,我不备,战事起,人民涂炭,吾不忍见之矣。”其于病中起草<责倭寇>一文,未毕而竞逝世,终年66岁)
资料二:
状元楼旧址在今拓东路与金汁河相交的桂林桥上。 金汁河的这段河提,明清时称为“相公堤”。金汁河绕昆明城而过,在城东南的相公堤一带与通往京城的大道拓东路相交,给过往的行人和马帮带来了极大的不方便,故历代都建有木桥以利通行。明初沐英入滇之后,深感木桥不敷需要,便将木桥改建为宽大、牢固的石拱桥,同时还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