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供配电2概述
项目3.电力变压器的选择与运行维护;单元3.1电力变压器的选择;1—信号温度计
2—铭牌
3—吸湿器
4—油枕(储油柜)
5—油位指示器
6—防爆管
7—瓦斯继电器
8-高压套管
9—低压套管
10—分接开关
11—油箱及散热油管
12—铁心
13—绕组及绝缘
14—放油阀
15—小车
16—接地端子;矿用隔爆干式变压器;环氧树脂浇注的三相干式变压器;1-高压出线套管和接线端子 2-吊环 3-上夹件
4-低压出线接线端子 5-铭牌
6-环氧树脂浇注绝缘绕组
7-上下夹件拉杆
8-警示标牌 9-铁心 10-下夹件
11-小车 12-三相高压绕组间的连接导体 13-高压分接头连接片;充气式变压器;2.电力变压器分类及特点;3)按绕组的材质分:铜绕组
铝绕组;5)按容量系列分,用 R10系列来确定变压器的容量,即按R10==1.26的倍数递增,常用的有100、125、160、200、250、315、400、500、630、800、1000、1250、1600、2000、2500、3150 KV·A等。;6)按电压调节方式分:无载调压变压器
有载调压变压器;●干式(浇注式、开启式、封闭式);电力变压器全型号的表示和含义;二、三相电力变压器的联结组别;;●特点
①线路中可能有的3n(n=1、2、3…)次谐波电流会注入公共的高压电网中;
②中性线的电流规定不能超过相线电流的25%;
③变压器一次绕组的绝缘强度要求较低(与Dyn11比较),因而造价比Dyn11型的稍低。;●使用 :
①负荷严重不平衡或3n次谐波比较突出的场合不宜采用这种联结;
②在TN和TT系统中由单相不平衡电流引起的中性线电流不超过二次绕组额定电流的25%、且任一相的电流在满载都不超过额定电流时可选用。;2) Dyn11联结组别:;●特点:
①抑制高次谐波:3n次谐波电流在其三角形的一次绕组中形成环流,不致注入公共电网;
②承受单相不平衡电流的能力远远大于Yyn0联结组别的变压器,按规定,中性线电流容许达到相电流的75%。
●使用:对于现代供电系统中单相负荷急剧增加的情况,尤其在TN和TT系统中,Dyn11联结的变压器得到大力的推广和应用。 ;2.防雷变压器的联结组别: Yzn11;●特点:
①有利于防雷:在同一铁心柱上的两半个绕组的电流正好相反,使磁动势相互抵消。因此如果雷电过电压沿二次侧线路侵入时,此过电压不会感应到一次侧线路上;反之,如雷电过电压沿二次侧线路侵入,二次侧也不会出现过电压。
②变压器二次绕组的用材量比Yyn0型的增加15%以上。;三、电力变压器的并列运行条件; 即额定一次电压和额定二次电压必须对应相等,容许差值不得超过±5%。否则将在变压器的二次绕组内产生环流,即二次电压高的绕组将向二次电压较低的绕组供给电流,引起电能损耗,导致绕组过热甚至烧毁。;3.并列变压器的短路电压(阻抗电压)必须相等或接近相等;四、电力变压器的选择;1.电力变压器实际容量的计算:;3)对户内变压器:;3)除上述情况外,一般变电所宜采用一台变压器,但是负荷集中而容量相当大的变电所,虽为三级负荷,也可以采用两台或以上变压器。
4)在确定变电所主变压器台数时,还应适当考虑负荷的发展,留有一定的余量。 ;3.变电所主变压器容量的选择:;任一台单独运行时:;◆车间变电所单台变压器容量上限:;4.变压器的过负荷能力;2)变压器的事故过负荷能力;单元3.2.电力变压器的继电保护;1.选择性:;4.灵敏性:对故障和不正常运行的反映能力;●对低电压保护装置:;
随着电力系统、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继电保护
技术也得到快速发展。继电保护也从电磁式、感应式或电子式继电器构
成的模拟保护发展到以微机保护构成的数字保护。
电磁式或感应式继电器构成的模拟保护,虽然结构简单、价格低廉,
但难以满足系统可靠性对保护的要求,主要表现在:
(1)没有自诊断功能,元件损坏不能及时发现,易造成严重后果。
(2)动作速度慢,一般超过0.02s。
(3)定值整定和修改不便,准确度不高。
(4)难以实现新的保护原理或算法。
(5)元件多、体积大、维护工作量大。
微机保护构成的数字保护充分利用和发挥微型控制器的存储记忆、逻
辑判断和数值运算等信息处理功能,克服模拟式继电保护的不足,获得
更好的保护特性和更高的技术指标。; 微机保护的发展还是近50年的事,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学者开始研究微机保护,我国70年代末也开始研究微机保护,1984年原华北电力学院研制成功输电线路微机保护装置,其后微机保护得到迅速发展,80年代末微机保护开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