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联盟]四川省宜宾第三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docVIP

[中学联盟]四川省宜宾第三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学联盟]四川省宜宾第三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

宜宾三中2014级高二下期6月月考试题 历 史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 “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独治之而刑繁矣,众治之而刑措矣。古之王者不忍以刑 穷天下之民也,是故一家之中父兄治之,一族之间宗子治之。其有不善之萌莫不自化于闺之内。”材料表明 A.统治者应减轻刑法实行开明统治 B.家庭教育有利于社会稳定 C.宗法制具有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 D.君主专制难以治理好国家 2.《越绝书》记载,楚王请欧冶子和干将“凿茨山,洩其溪,取铁英”,铸成“龙渊”“秦阿”“工布”三剑,“作铁兵,威服三军 ,天下闻之,莫敢不服”。这反映了当时楚国 A.水利事业发达 B.青铜铸造业发达 C.铁器应用于军事 D.铁农具普遍使用 3.《易·贲卦·彖传》:“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尚书·周书·泰誓上》:“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道德经》二十五章:“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上述材料共同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 A.人文精神 B.民本思想 C.天人感应 D.唯物主义 4.王家范在《中国历史通论》中说:“(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因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下列对该段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西周的创制”主要指实行分封制 B.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保持“贵族色彩” C.“地方分权体制”指地方有较大自主权 D.“共主”指西周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5.回顾历史,远古姓与氏不同,姓从原始村落或部族名称而来,氏是同姓氏族散居产生的符号。氏以别贵贱,姓以别婚姻。春秋至秦朝,氏与姓已难分辨。造成姓氏不分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平等意识的形成 B.长期战乱打破民族地域界限 C.贵族政治的逐渐没落 D.宗法观念随社会变迁而消亡 6.秦朝的“三公九卿”中,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少府管皇帝的生活供应,宗正管皇帝家族和亲戚等。这反映了中国古代政体的本质是 A.职分细化,各负其责 B.化国为家,君权至上 C.选贤举能,唯才是用 D.官员众多,政务繁杂 7. 《后汉书》载:“建武年间,(任延)诏征为九真太守。……九真俗以射猎为业,不知牛耕,民常告籴交址,每致困乏。延乃令铸作田器,教之垦辟。田畴岁岁开广,百姓充给。”这段记载反映了当地 A.推广曲辕犁后增加了耕地面积 B.开始注重精耕细作提高农业产量 C.自然资源的贫乏导致生活贫困 D.农民意识的落后导致生活贫困 8. 魏晋南北朝时期,前秦大兴儒学重用中原的儒士,如王猛。北魏孝文帝时期,儒学兴盛,更是“比隆周汉”。这一现象从侧面表明 A.动荡时期统治者更依赖儒学巩固统治 B.儒学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主流思想 C.实行三教合一推动了儒学的发展兴盛 D.北方少数民族完成了封建化的进程 9. 据《魏书》记载:“诸男夫十五(岁)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对实行两年轮耕的)所授之田率倍之,三易之田再倍之……(人多地少的地方)乐还者听避空荒……卖者坐如律。”北魏政府的上述规定 A.有效抑制了土地兼并 B.有利于促进农业的恢复发展 C.均田全部实行私有化 D.其实施范围是西部的种桑地 10.唐朝法律允许百姓以击登闻鼓、拦御驾、街衢拦官、投匦方式等非常规方式申诉冤情,如所述属实,则不会受惩罚,“如有不适者,各合杖八十。”这主要说明 A.唐朝政府对民情申诉的保护 B.“街衢接诉”成为政府肃贪重要手段 C.唐朝司法腐败和法律的苛严 D. 政府利用街道的公众效应教化百姓 11.唐初政府鼓励年轻寡妇再嫁,鼓励早婚多育,届时不婚,官府强令出嫁,静止妻妾逃亡和休妻,官府出钱赎回饥民卖掉的子女,将人口的增减作为考核地方官吏的重要指标。这些措施[来源:Z.xx.k.Com] A.颠覆了传统的纲常伦理 B.反映了唐初徭役赋税繁重 C.改变了官吏选拔的标准 D.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发展 12.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中对考生的籍贯有严格的规定,要求报名时应当如实填报姓名、年龄、籍贯及父祖三代履历。其中,以外州县籍冒充本州县籍,称为“冒籍”,“冒籍”现象几乎存在于科举制度实施的各朝代。这在客观上反映了古代中国 A.地区发展不平衡 B.商品经济发展 C.户籍管理不严格 D.流民问题突 13.欧阳修、苏洵等众多学者提倡敬宗收族、义

文档评论(0)

langhua201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