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导 言; 1、文献学层面的研究:诸如文献的辑佚、整理、考证、辨伪,作家行迹、作品系年等基本史实的考察、爬梳,辞书、书录、年谱等工具书的编纂,大都属于此一层面。这是文学研究的重要基础,如同地基深固,建造于其上的房屋才能坚实,才能持久。所以研究者尤其是初学者应该在这方面花大气力,既熟悉基本史料,又培养严谨学风。然而,文献学的研究毕竟处于前文学研究的阶段,还不属于文学自身的研究。如果滞留于此一面,易于钝化人的形象思维和感悟能力。因而,真正的文学研究还必须由此上升到文艺学的层面。? ;;; 2、文艺学层面的研究:包括文体学、文章学、文论学等几个部分,主要是艺术风格、意境构造、语言表现、审美特点、文学体式、创作方法、文艺批评及文学发展嬗变规律等方面的研究,它可以对文体的发展和演变进行静态、动态的考察,也可以对表现技法和美学追求予以微观、宏观的论说;可以从创作论、批评论的角度揭示作者“怎样写”和“为什么这样写”的问题,由此分析其优劣成败,总结其经验教训;也可以从接受美学的角度考察一部作品之价值、意义在不同时期不同读者那里发生的升降变化,将文学研究从一维导向多维,从平面引入立体。但文学研究若仅停留于文艺学层面,就文学论文学,就批评谈批评,缺乏广阔的参照系和深层的制导因,容易流于单薄、浮泛,所以,还应再提升一步,扩展到文化学的层面。?? ;; 3、文化学层面的研究:即将文学与历史、哲学、宗教、社会、政治、教育、民俗、地域乃至音乐、绘画等文化领域关联起来,借他山之石以攻玉。其主要目的是在文艺学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开阔视野,激活思维,更新内容,拓展空间,从阐释学的角度对与作者、作品相关的社会思潮、生活理念、民族心态、宗教信仰等进行索解和别解,在考察影响文学的一些重要因素后,获取文本所蕴含的深层信息,进而为文学作出文化评判和定位。近些年来这一层面的研究势头很旺,并出现了一些优秀论著,如程千帆先生的《唐代进士行卷与文学》、傅璇琮先生的《唐代科举与文学》、余恕诚先生的《唐诗??貌与其文化底蕴》等,都是将唐代文学与文化结合起来研究的成功范例。但此一层的研究如果把握不好,容易产生泛文化的倾向,将研究的阈限肆意扩展,甚至泯灭文学的特殊性,以石为玉,去而不返。这是深可注意的。 ;举例:
祝尚书:《宋代科举与文学》,中华书局2008年版。
林岩:《宋代科举考试与文学》,上海古籍出版社
罗宗强:《玄学与魏晋士人心态》,天津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杜晓勤:《初盛唐诗的文化阐释》,东方出版社1997年版。
葛晓音:《盛唐“文儒”的形成和复古思潮的滥觞》,《文学遗产》1998年6期。
; 4、人本学层面的研究:文学说到底是人学,是关于人的学问,体现的是真实可感的人的生命历程和心灵律动。它所关注的、表现的是人的血肉之躯和鲜活精神,这就注定了文学“以人为本”的主题和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说,研究文学实际上是研究人的生存状态、心理流程、自由人格、理想追求、人生意义、终极关怀和归宿等,因此,研究者必须具有人文关怀的素养和品质,必须有真切的生命体验和当代意识,必须对超越了文学形式的人生具有深入的理解与同情。如果离开了现实的具体的人的存在,文学就成了一种单纯的技艺展示和才华炫耀;如果研究者对人的命运缺乏深刻的感受和理解,其研究恐怕只能流于琐屑的多愁善感和技术层面的管窥锥指,文学研究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主要价值和意义。?? ;举例:
一、罗宗强:《玄学与魏晋士人心态》,天津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二、尚永亮:《贬谪文化与贬谪文学——以中唐元和五大诗人之贬及其创作为中心》,兰州大学出版社2004版。
三、傅绍良:《盛唐文化精神与诗人人格》,文津出版社1999年版。;《孟郊论稿》第一章《孟郊:一个痛苦的存在》:
孟郊的精神生活充满痛苦和矛盾:他明明知道自己与上层社会格格不入,却又要拼命挤进这个圈子;他的身心都胶执于当世,却又狠狠地咒骂它;他本来就厌恶官场的虚伪应酬,却又急于希望通过科举得到官场的承认和上层的接纳;他沉浸于社会却又不能与社会和解,说真的,他甚至自己就无法与自己和解,他整个一生就是一个凄凉而又矛盾的存在,所以他的诗歌中怒张多于和谐。;《贬谪文化与贬谪文学》第五章第四节:
无论是韩愈、元稹等人充满痛苦怨愤的悲慨激切,还是柳宗元描写山水以寄孤愤的清冷峭厉,都与此嶙峋瘦劲、悲而不衰的坚韧意向大体一致。换言之,在这一意向里,深隐着贬谪诗人们人生的苦难和生命的抗争,深隐着他们从沉沦到奋起那艰难的心路历程。正是在这一意义上,我们说,元和贬谪文学诸多艺术特征和主体风格的形成,无不源于元和贬谪诗人命运的悲剧和克服悲剧的精神。; 5、哲学层面的研究:既指对文本深层内涵的发掘,也指研究者高屋建瓴的哲学观照。一般而言,文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