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S5U推荐】高一暑假作业:温故--《烛之武退秦师》 Word版含解析.docVIP

【KS5U推荐】高一暑假作业:温故--《烛之武退秦师》 Word版含解析.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KS5U推荐】高一暑假作业:温故--《烛之武退秦师》 Word版含解析

PAGE  《烛之武退秦师》 看一看 《烛之武退秦师》解读 《烛之武退秦师》见于《左传》“僖公三十年”。在公元前632年(僖公二十八年)发生的城濮(在今河南陈留县)之战中,晋文公战胜楚国,建立了霸业。公元前631年(僖公二十九年),晋、周、鲁、宋、齐、陈、蔡、秦在翟泉(今河南洛阳)会盟,晋国在会上“谋伐郑”。公元前630年(僖公三十年),晋国和秦国合兵围郑。围郑对秦国没有什么好处,郑国大夫烛之武看到这点,所以向秦穆公说明利害关系,劝秦穆公退兵,但是晋、秦结盟,让秦国在郑国驻军,秦穆公因此退兵,晋文公也只得撤退,一场战争被瓦解了。 该篇以对话著名。有郑文公与烛之武的对话,有烛之武与秦穆公的对话。烛之武对郑文公的话里有话,对秦穆公说的话,完全看到了秦、晋间的矛盾,看到围郑对秦、晋的利害关系,所以能打动秦穆公。最后写子犯请击秦军,晋文公不同意,这里预伏后来的秦晋之战 想一想 1.秦、晋围郑,形势紧迫,在这干钧一发之际,郑臣烛之武仅凭口舌说服秦伯,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突变呢? 2.烛之武身上有那些精神值得称赞、学习? 练一练 (一)阅读《烛之武退秦师》,然后回答问题。 烛之武退秦师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亦去之。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解说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似乎、好像,动词?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你,代词? 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 假如,连词? B.诣太守,说如此? 陈述,动词? 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一种文体,名词? 秦伯说,与郑人盟? 通“悦”,高兴,动词? C.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告辞,动词? 停数日,辞去? 告别,动词? 不辞劳苦? 推卸,动词? D.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边远的地方,名词? 越国以鄙远? 卑鄙,形容词?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浅陋,形容词 2.从句式角度判断,下面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3分)           A.夫晋,何厌之有 B.是寡人之过也 C.唯命是从 D.微斯人,吾谁与归? 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3分) A.先秦散文分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两大部分,《左传》属历史散文。 B.《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纪传体史书,其作者相传是鲁国史官左丘明。 C.解释《春秋》的著作代表性的有三部,分别是《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D.《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左氏春秋》,而《春秋》是我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 (二)阅读下面文言段落,回答文后题目。 晋公子重耳之及于难也,晋人伐诸蒲城。蒲城人欲战,重耳不可,曰:“保君父之命而享其生禄,于是乎得人,有人而校,罪莫大焉。吾其奔也。”遂奔狄,从者狐偃、赵衰、颠颉、魏武子、司空季子。狄人伐廧咎如,获其二女叔隗、季隗,纳诸公子,公子取季隗,生伯儵、叔刘,以叔隗妻赵衰,生盾。将适齐,谓季隗曰:“待我二十五年,不来而后嫁。”对曰:“我二十五年矣,又如是而嫁,则就木焉。请待子。”处狄十二年而行。 过卫,卫文公不礼焉。出于五鹿,乞食于野人,野人与之块。公子怒,欲鞭之,子犯曰:“天赐也。”稽首受而载之。及齐,齐桓公妻之,有马二十乘。公子安之,从者以为不可。将行,谋于桑下。蚕妾在其上,以告姜氏,姜氏杀之。而谓公子曰:“子有四方之志,其闻之者,吾杀之矣。”公子曰:“无之。”姜氏曰:“行也,怀与安,实败名。”公子不可。姜氏与子犯谋,醉而遣之。醒以戈逐子犯。曹共公闻其骈胁,欲观其裸。浴,薄而观之。僖负羁之妻曰:“吾观晋公子之从者,皆足以相国。若以相,夫子必反其国;反其国,必得志于诸侯。得志于诸侯而诛无礼,曹其首也。子盍蚤自贰焉。”乃馈盘飧,置璧焉。公子受飧反璧。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有人而校:校对 B.薄而观之:靠近 C.将适齐:到……去 D.曹其首也:第一个 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A.吾观晋公子之从者  蚓无爪牙之利 B.卫文公不礼焉 乃馈盘飧,置璧焉 C.以告姜氏 申之以孝悌之义 D.吾其奔也 蚕妾在其上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保君父之命而享其生禄,于是乎得人,有人而校,罪莫大焉。(5分) 译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cjl20160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