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质量知识培训介绍.ppt

  1. 1、本文档共9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质量知识简明培训教程》; 目 录;第一章 品质的重要性; 日本----质量兴国 日本产品在40年代质量低劣,但50年代后,日本确立了“质量兴国和教育立国”的战略方针。先是从美国请来戴明博士等质量管理专家讲学,向美国虚心学习统计质量控制理论和技术,并造就了石川馨等一批优秀的质量人才,又把质量培训与教育贯穿于质量管理始终。 到60年代,日本创造性地发展了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和方法,先后提出了“品质圈QCC”、“TQM” 等新理论和新方法,还培养了一大批各种层次的质量人才。人的质量的决定了产品质量也决定了国家的经济。不到半个世纪,日本的汽车、钢铁、电子 、家电、照相机等一大批产品质量超过美欧国家,位居世界前列,“日本制造”已成为优质产品的代名词,日本也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 50年前一名美国人教给日本企业用以打垮美国产品的“招数”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对他的重新发现,不但扭转了在日本产品紧逼下行将破产的美国经济,并且为今天美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新经济奠定了基础,这个人就是爱德华·戴明。人们曾称他为“统计学大师”、“质量管理之父”、“日本经济的救世主”、“美国复兴的导师”、“工业革命先驱”……神一般的光环笼罩在他的头上。 他是一名大学的统计学教授,兼管理咨询专家。二战结束,他一直都在向美国呼喊:劣质高成本产品肯定要在全球化激烈竞争中遭受灭顶之灾,唯有持续改善质量持续降低成本才是生存之道,因此企业观念和管理机制必须转变到“全面质量管理”和“人性化管理”,才使能企业有持续改善能力和持续竞争力…… 可惜,随着二战的胜利,美国人对他的话充耳不闻。相反,日本人却发现了他,在这30年里,经常打电话请教他,拜访他,在他不是太衰老之前,每年请他到日本,仔细倾听他说的每一句话,并用于实践,使日本企业迅速崛起,被称为“日本企业之神”。 ;日本发现戴明 战败后的日本,经济一片狼藉。弹丸小国,面积比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州还小,但是人口却有美国的一半,并且几乎没有自然资源。日本人面临着生存挑战。 当然,他们的企业家也在试图做艰辛的尝试,把产品输入海外市场,但产品上的“Made in Japan(日本制造)”标记成了国际上的大笑话,因为它是劣质产品的代名词。甚至有些日本公司想方设法都要在一个名为“Usa‘’的日本小村庄开厂,因为这样他们的产品就可以打上“Made in USA(美国制造)”标记。 在此之前,美国政府为表示支持日本战后重建,曾派遣包括戴明在内的大批专家,到日本做过一般性访问。但就是在这些偶然接触中,日本科工协会长盯上了戴明。 1950年6月,戴明到达东京。7月13日晚,科工协会长设宴欢迎戴明。日本最有实力的21位企业家全部到场,无一缺席。 “房间里人数不多,却控制着日本当时80%的资本。”所以,当他回答“日本企业应该如何向美国企业学习管理”时,便直言相告:“不要复制美国模式。你们只要运用统计分析,建立质量管理机制,5年之后,你们产品的质量将超过美国。”; 当时无人相信这一断言,他们最大的梦想不过只是想恢复战前的生产水平。但8月初戴明应邀举办为期8天的第一次培训课,日本的工程师和高级管理人员来了230多人听讲。 戴明接着告诉他们:“体制和质量都需要不断改进,提高是无止境的。如果能争取一次把事情做好,不造成浪费,就可降低成本,而勿需加大投入。” 1951年,日本科工协会设立日本全面质量管理最高奖“戴明奖”,以奖励质量管理方面的杰出企业及个人。1960年,日本天皇颁发戴明二等瑞宝奖。 此后30年,戴明在日本举办全面质量管理培训及咨询,日本各地自发组织“戴明研究学习会”,戴明成功地影响了日本战后新起的一代青年商业领袖。但是在一个问题上,日本人证明戴明错了:他们的产品质量不是在5年后超过美国,而是在4年后。到了70—80年代,不只是产品质量,而是整个日本工业打得美国公司在地上翻滚挣扎。 1991年,当丰田汽车主席Toyoda(丰田章男先生)代表公司领取“戴明奖”时,简直是声泪俱下:“没有一天我不想到戴明博士对于丰田的意义。戴明是我们管理的核心。日本欠他很多!” ; 美国重新发现戴明 1980年6月24日,美国广播公司向全国播出电视纪录片——《日本行,我们为什么不能?》 1980年的美国经济,处于崩溃边缘——美国产品在国际市场饱受冷遇,在国内市场被日本产品风卷残云,“日本制造”成了优质低价的代名词。何以求生、灾难原因是什么,成为美国朝野的焦虑。汇集了大量日本企业第一手资料的《日本行,我们为什么不能?》一片,率先给出令人震惊的答案:站在“日本经济奇迹”后面使美国产品蒙受耻辱的,是一名美国人——戴明。 一夜之间,美国人重新发现了戴明

文档评论(0)

a33666114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