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孙子兵法》
第八、九变篇;上篇回顾;本篇题解;【全文 】孙子曰: 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圮地无舍,衢地合交,绝地无留,围地则谋,死地则战;途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故将通于九变之地利者,知用兵矣;将不通九变之利者,虽知地形,不能得地之利矣。治兵不知九变之术,虽知五利,不能得人之用矣。
是故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杂于利而务可信也,杂于害而患可解也。 是故屈诸侯者以害,役诸侯者以业,趋诸侯者以利。 故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之;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
故将有五危:必死,可杀;必生,可虏也;忿速,可侮也;廉洁,可辱也;爱民,可烦也。凡此五者,将之过也,用兵之灾也。覆军杀将,必以五危,不可不察也。;;第一部分、知九变之术;【原文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圮地无舍,
合军聚众:合,指征集民众,组织军队。(出参《军争篇》注)
圮地无舍:圮地,指难于通行之地。《九地篇》云:“山林、险阻、沮泽,凡难行之道者为圮地。” 《尔雅·释话》:“圮,败也。”《说文》:“圮,毁也。”曹操注:“水毁曰圮。”舍,止也;此处指宿营。《左传·庄公三年》:“凡师一宿为舍。”
【译文 】孙子说:根据用兵的规律,将领向国君领受命令,聚集民众组成军队,在“圮地”不要驻扎,;【原文 】衢地合交,绝地无留,
衢地合交:衢地,谓四通八达之地。《说文》:“四达谓之衢。”《九地》云:“四达者,衡地也。”合交,指结交邻国以求多助。曹操注:“结诸侯也。”张预注:“四通之地,旁有邻国,先往结之,以为交援。”
绝地无留:绝地,指难于生存之地。李筌注:“地无泉井、畜牧、采樵之处。”《九地》则云:“去国越境而师者,绝地也。”无留,曹操注:“无久止也。”
【译文 】在“衢地”要结交诸侯,在“绝地”不可滞留,;【原文 】围地则谋,死地则战。
围地则谋:围地,乃指进退不便、易被包围之地区。《九地》云:“所由入者隘,所从归者迂,彼寡可以击吾之众者,为围地。”谋,曹操注:“发奇谋也。”即设奇计。
死地则战:死地,特指走投无路之绝地,非力战不足以求生。《九地》云:“疾战则存,不疾战则亡,为死地。”又“无所往者,死地也。”张预注:“走无所往,当殊死战。”
【译文 】在“围地”要巧出奇谋,在“死地”则殊死奋战。;【原文 】涂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
涂,通“途”,道路。由,从、通过。谓有的道路不要通过。
军有所不击:张预注:“纵之而无所损,克之而无所利,则不须击也。又若我弱彼强,我曲彼直,亦不可击。”
城有所不攻:张预注:“拔之而不能守,委之而不为患,则不须攻也。又若深沟高垒,卒不能下,亦不可攻。”
【译文 】有的道路不宜通过,有的敌军可以不击,有的城邑可以不攻,;【原文 】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
地有所不争:曹操注:“小利之地,方争得而失之,则不争。”
君命有所不受:君命有所不受之前提,即汉简《四变》所谓“君令有反此四变(即上述“途有所不由”等四类情况)者,则弗行也。”曹操注:“苟便于事,不拘于君命。”贾林注:“决必胜之机,不可推于君命,苟利社稷,专之可也。”
二战德国“装甲兵之父”古德里安曾经说过:“有时,同我的上司作战比同敌人更艰苦”周亚夫军细柳
【译文 】有的地盘可以不争,甚至国君的命令有的也可以不接受。;【原文 】故将通于九变之利者,知用兵矣。将不通于九变之利者,虽知地形,不能得地之利矣。
九变之利 :李筌曰:“谓上之九事也。”即“圮地无舍,衢地合交,绝地无留,围地则谋,死地则战。涂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何氏曰:“从‘圯地无舍’而下至‘君命有所不受’,其数十矣,使人不得不惑。愚熟视观文意上下,止述其地之利害尔。且十事中,君命有所不受且非地事,昭然不类矣。盖孙子之意,凡受命之将,合军聚众,如经此九地有害而无利,则当变之。虽君命使之舍留攻争,亦不受也。”
【译文 】将领能通晓灵活机变的好处的,就算懂得用兵了;将领不通于灵活机变的好处,即使了解地形,也不能得到地利;
;【原文 】治兵不知九变之术,虽知五利,不能得人之用矣。
五利:指上述“途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五事之利。
不能得人之用矣:梅尧臣曰:“知利不知变,安得人而用。”王晳注:“虽知五地之利,不通其变,如胶柱鼓瑟耳。”
【译文 】治军不了解机变的权术,即使懂得“有的道路不宜通过”等“五利”,也不能充分发挥士卒们最大的战斗能力和作用。;第二部分、智虑必杂于利害;【原文 】是故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
杂于利害:杂,合、混合。曹操注:“在利思害,在害思利,当难行权。”张预注:“智者虑事,虽处利地,必思所以害;虽处害地,必思所以利,此亦通变之谓也。”《墨子·大取》篇曰:“断指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