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九讲 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仅从求知方面看,一个学生在行为上的理想表现应该是:
会读书(能不能学,智能问题);
b.用功读书(愿不愿学,学习动机);
c.热爱读书(爱不爱学,求知兴趣)。;教学内容;主要知识点;一、动机与学习动机;(一)动机及其产生的条件;(二)需要、动机和行为的关系;需要、动机与行为关系图;(三)学习动机及其分类;*; (三)学习动机的分类;1、直接的近景性动机与间接的远景性动机;2、主导性的学习动机和辅助性的学习动机; *3、内部学习动机与外部学习动机;德西的实验;实验结果;关于德西效应产生的解释;孩子们为什么不吵了
一位老人在一个小乡村里休养,但附近却住着一些十分顽皮的孩子,他们天天互相追逐打闹,喧哗的吵闹声使老人无法好好休息,在屡禁不止的情况下,老人想出了一个办法。
他把孩子们都叫到一起,告诉他们谁叫的声音越大,谁得到的奖励就越多,他每次都根据孩子们吵闹的情况给予不同的奖金。到孩子们已经习惯于获取奖金的时候,老人开始逐渐减少所给的奖金,最后无论孩子们怎么吵,老人一分钱也不给。
结果,孩子们认为受到的待遇越来越不公正,认为“不给钱了谁还给你叫”,再也不到老人所住的房子附近大声吵闹了。; 学习动机;★二、学习动机的主要心理成分;辨析;解答P168;三、学习动机对学习的影响;(一)学习动机与学习的关系;(二)学习动机对学习的影响;(三)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耶基斯—多德森定律(重点掌握);学习动机与学习效率的关系;四、学业成败归因理论; (一)韦纳的学业成败归因模型
二 内部的 外部的
维
度 稳定的 不稳定的 稳定的 不稳定的
四 能力 努力 任务 运气
因 高低 程度 难易 好坏
素;韦纳的学业成败归因模型;(二)引导学生对学业成败作合理的归因;;习得性无助感的实验;习得性无助感的实验;一科学家做过一个试验,放一只跳蚤在桌子上,然后在其上方扣一玻璃罩,玻璃罩的高度恰恰比跳蚤实际能达到的高度矮一点,跳蚤在连续几次碰壁后,就调整了自己的高度低于玻璃罩的高度,并形成习惯,使得自己免受碰壁之苦。这时,科学家取走玻璃罩,换上一另一个比跳蚤降低后的高度又矮一些的玻璃罩,跳罩在又受挫之后,又开始降低自己跳跃的高度。此时,科学家继续换掉玻璃罩,连续反复,直到玻璃罩的高度几乎与桌面相平,此时桌子上的跳蚤,已经经过几次的调整自己的跳跃的高度后,不敢再跳了,只能在桌子上爬来爬去了。即使是科学家取走了罩在它上方的玻璃罩,跳蚤也没有再试着跳高的勇气了,最后,一只跳跃能力本来很强的“跳蚤”变成了一只只会在桌面上爬来爬去的“爬蚤”。;人在受到刺激之后的反应与动物十分相似。就像那只小狗——隔板其实不是挡在笼子中间,而是挡在它的心里。人在做一件事的时候,如果一次又一次地遭到失败,他就会倾向于放弃再试一次的努力,认为自己无论如何也做不好这件事。同样地,人在成长的过程中,如果在某一方面总是受到其他人的批评或负面评价,他倾向于渐渐形成一种信念,认为自己在这方面真的不行,从而放弃努力。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有人说“我就是破罐破摔”,“我没有希望了”……这些就是习得性无助的表现。;严师真的出高徒么
我不喜欢给学生的作文打高分,多数是60~70分,“不错的”才70分多一点,能得80分的则是凤毛麟角了。我这样做固然有许多理由,主要是对学生的要求必须严格,如果要求不严,他们轻而易举地就能得个高分,可能会陶醉于已有的成绩,忘乎所以,不思进步,对他们成长不利。于是乎,绝大多数学生只能得个及格分,即使对那些我心里认为写得不错的作文,也“鸡蛋里挑骨头”,千方百计找出学生作文中的不足,找不打高分的理由:内容不错的,就指出表达上的问题;文字不错的,就指出立意上的偏颇。渐渐地,我练就了一双“毒眼”,稍微翻阅一下,便能发现学生习作里的毛病;养成了一种习惯,不给学生打高分。自以为这两点是“严师”的必备条件,“严师出高徒”,既然我对学生要求如此严格,那么就坐等收获,坐等高徒出现吧。;但事与愿违,等来的不是令人拍案的佳作,而多是此语言刻板、内容空洞的习作。更要命的是,不少学生在作文中表现了对写作的厌倦:字迹潦草,错别字、病句连篇,还有些抄袭之作。我满腔热情,严格要求学生,希望他们有长足的进步,换来的却是这样一种结果。这是为什么呢?究竟那里错了呢? ;慎打低分 ;案例分析;五、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教师积极期待;1968年,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等来到一所小学,在1—6年级18个班的学生进行了一次预测儿童发展可能性的“发展测验”,然后把一份学生名单通知有关老师,并说这名单上的学生被鉴定为“即将开放的花朵”,具有产生“学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