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高 大一轮复习讲义】(苏教版)2016高考语文总复习课件:第二章 古诗鉴赏 专题二.ppt

【步步高 大一轮复习讲义】(苏教版)2016高考语文总复习课件:第二章 古诗鉴赏 专题二.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章 古诗鉴赏;[考点要求] 鉴赏评价 D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1.(2010·课标全国)阅读下面这首乐府诗,完成(1)~(2)题。 雨雪曲 江 总① 雨雪隔榆溪②,从军度陇西③。 绕阵看狐迹,依山见马蹄。 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 漫漫愁云起,苍苍别路迷。;注 ①江总(519-594):南朝陈文学家,字总持,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人。历仕梁、陈、隋三朝。②榆溪:指边塞。③陇西:在今甘肃东部。;鉴赏 江总今存征戍诗五首:《陇头水二首》《关山月》《骢马驱》《雨雪曲》。皆为乐府横吹曲辞,多描写边塞之荒僻与离人之忧愁,尤值一提的是《雨雪曲》。起句“雨雪”点题,“榆溪”乃边关之溪,“陇西”乃边关要塞,可见戍地之寒远。“天寒旗彩坏”虽不如“风掣红旗冻不翻”形象,却异曲同工。诗末回首遥望来时路,无限思乡之愁起。《乐府诗鉴赏辞典》称此诗“苍凉劲直,颇有气骨”。;诗人把“旗彩坏”“鼓声低”分别接在“天寒”“地暗”之后,不仅点明了边塞“天寒”“地暗”的环境,也真实生动地透露出戍卒在这种环境中产生的“旗彩坏”“鼓声低”的心理感受。《雨雪曲》这首诗描写了边地雨雪交加、荒凉苦寒的环境。该诗通过描写塞外阴沉的自然气氛,反映了戍卒远离故土、身处边陲、茫然失落的郁闷心结,表现了戍卒身处辽远而艰苦的边塞的思乡之情。 ;(1)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环境?末句中的“别路”是什么意思? 解析 诗歌的前四句是对边塞环境的描写,不仅交代了从军的地理位置,还通过“雨雪”“狐迹”“马蹄”这些意象展示了边塞环境的荒凉苦寒的特点。诗歌最后两句“漫漫愁云起,苍苍别路迷”抒发诗人赴塞离家之苦,“苍苍”和“别”都用来修饰“路”,不难推知“别路”指戍卒离别家乡到边关的路。;答案 这首诗描写了边地雨雪交加、荒凉苦寒的环境。“别路”的意思是戍卒离别家乡到边关的路。;【试题评点】 该题一题两问,第一问考的是对诗中环境描写的把握,考生抓住“雨雪”“狐迹”“马蹄”“天寒”“地暗”等词语就能够概括出来,问题在于表述的规范。自然环境=时间+地点+景物(特点)。第二问是对词语的理解,从“从军度陇西”“愁”等能看出“别路”应是离别家乡到边关的路。准确理解该词很关键,它关系到对全诗思想感情的把握。;(2)诗人把“旗彩坏”“鼓声低”分别接在“天寒”“地暗”之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首诗表现了戍卒什么样的情感? 解析 “天寒”“地暗”直接点明边塞的恶劣环境,“旗彩坏”“鼓声低”分别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戍卒在恶劣环境中的所见所闻,表现他们远在边塞的特有的感受和对家乡及家人的思念之情。;答案 这样写的好处是,不仅点明了边塞“天寒”“地暗”的环境,也真实生动地透露出戍卒在这种环境中产生的“旗彩坏”“鼓声低”的心理感受。这首诗表现了戍卒身处辽远而艰苦的边塞的思乡之情。;【试题评点】 该题两问实际上都在考查对思想感情的把握,第一问考的是局部,第二问考的是整体。第一问是个难点,答出该句,要答出两个问题:一是表面意思是什么(这样写突出了自然环境的寒冷、阴暗),二是深层意思是什么(这样写还写出了戍卒的心理感受)。第二问答题注意规范,不可只答出“思乡”了事,应答出基于什么情境下产生的什么样的感情。;2.(2011·新课标全国)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春日秦国怀古 周 朴① 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泾水萦纡③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注 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②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鉴赏 这是一首怀古诗,诗的前六句描绘眼前之景,后两句表达怀古伤今之情。 首句统摄全篇点明作者的情感极其哀愁,这哀愁是由荒郊中看到的景色引起的:泾水弯弯曲曲靠在遥远的村子旁边;因为过多地放牧牛马,春天的草已经看不到多少了;原野上的田地没有人耕种,只有秦朝时的古碑还在,还能证明这里曾经的兴盛;天色已晚,云彩与积雪一道围绕在苍山上,几缕炊烟伴着残阳,绿树显得格外昏暗,行客之路尽是黄沙。看到这荒凉的景色,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再回想唐王朝的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 诗歌用了触景生情、寓情于景的手法,借泾水、春草、古碑、苍山、残阳、绿树、黄沙等凄凉败落的景物,表达了自己的怀古伤今之情。在情景处理上,用极富特征的荒凉景物抒发了对唐王朝国势日衰的悲叹。颈联采用拟人手法,写景细致入微。这首诗在格律上用韵规范,对仗工整;在写作技巧上采用了触景生情、寓情于景、写哀景抒哀情的手法;在情感上则蕴含了一种低沉、落寞的思想情绪。;(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文档评论(0)

糖糖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