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矿井水文地质基础知识.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部分 矿井水文地质基础知识 ;*;*;一、矿井水文地质类型与矿床水文地 质类型划分的异同 ; ;二、我国矿井水文地质类型的划分 ; ;*;*;*;*;矿井充水水源亦可划分为以下四个方面,矿床及矿床地层中的地下水、地表水、大气降水、老窖及淹没井巷积水。; 注: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气候差异,各地降水量大小、雨量分配、降水强度和降水类型,以及降水频率等变化很大。对各地区矿井涌水影响程度不同。有关区域降水情况可查阅当地气象站资料。; 二、地表水; 类型 ; 2.裂隙水 裂隙水的水源特征见表2-4。;3、岩溶水 岩溶水的水源特征见表2-5。; 类 型 ;充 水 通 道; 一、自然通道 自然通道主要指岩石空隙和构造空隙。 1.岩石空隙(见表2-6)。 2.构造空隙,主要指断裂带(见表2-7) 。 表2-6 矿井涌水通道类型 表2-7 断裂带对矿井的充水特征 ; 表2-6 矿井涌水通道类型 ; 表2-7 断裂带对矿井的充水特征 ;二、人为通道 人为通道主要指废弃钻孔和开采破坏裂隙(见表2-8)。 表2-8 人为通道类型 ;类型 ; 三、影响矿井充水的因素 影响矿井充水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这些因素是综合分析矿井充水条件的主要依据,也是评价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程度的重要指标(见表2-9)。 ; 表2-9 影响矿井充水的因素 ; 第三节 各类充水矿井的特征 及其防治水措施 ; 表2-10 以孔隙含水层为主的充水矿井的充水特征及防治水措施 ; 二、裂隙含水层为主的充水矿井 以裂隙含水层为主的充水矿井的充水特征见表2-11。; 表2-11 以裂隙含水层为主的充水矿井的充水特征 ; 三、岩溶含水层为主的充水矿井 以岩溶含水层为主的充水矿井的充水特殊性征见表2-12。; 表2-12 以岩溶含水层为主的充水矿井的充水特殊性征 ;第三章 矿井水文地质条件调查 ;第一节 矿区地质构造特征及规律的调查研究 ; 一、矿区格局的特征 ;二、构造力学性质及构造应力场特征 ;三、构造控水特征 ;㈠褶皱控水作用 ;㈡断层控水作用 ; 构造对地下水的控制作用,还表现在控制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及其运动特征。例如:切穿承压含水层的断层,即可接受地表水浅部地下水的补给。同时又可在承压水压力作用下排泄地下水,使原来地下水径流条件改变,阻水断层的存在可以使处于流动的承压水变成封存水。 ;第二节 矿区水文地质特征及其规律的调查研究 ;一、含水层、隔水层特征 ; 2.含水层分类 ;*;3.含水层水文地质特征的定量表示; ㈡隔水层(带)的特征 ;二、主要含水层含水性的研究 ; 强含水带外围,一般含水较小。在垂直方向上,由于岩溶发育具有向深部减弱的规律,但并不绝对。因此浅部岩溶发育, 富水性强,为强水带,深部岩溶发育较弱,含水性差,为弱含水带。 ;三、矿区水文地质边界、补给、迳流排泄特征; 地下水的补给来源主要有大气降水,地表水的渗入和含水层之间的互相补给。 ;*;四、降水、地表水与地下水的联系及各含水层之间的联系特征 ; 1、矿层围岩含水层(带)水,是矿井经常的最主要的充水水源。含水层类型在各井田中是不尽相同的,主要有孔隙含水层、裂隙含水层及岩溶含水层。这些含水层除了接受大气降水、地表水的补给之外,还接受相邻含水层或其它含水层的补给。 ;*;五、岩溶分布规律调查研究 ; 2.岩溶主要分布在断裂带部位 地质构造控制岩溶发育的空间分布规律。由于地质构造破坏了岩石的完整性,增加岩石的渗透性能,扩大了水与岩石接触可溶机会,加强了岩溶发育规律。 构造裂隙对岩溶的形成和发育最有意义,在断层附近和褶曲轴部位,为构造裂隙最为发育地段,岩石透水性好,地下水交替循环迅速,因而岩溶最为发育。构造体系的复合部位,由于多次构造运动的作用,应力集中,裂隙极为发育,岩溶发育强烈。 ; 3.岩溶主要分布在可溶岩与非可溶岩接触部位:由于非可溶岩的阻挡,地下水沿接触部位的可溶岩中汇集或沿着非可溶岩以及裂隙改变流动状态,因而加强地下水对可溶岩的溶解冲蚀能力,使这里的岩溶发育。 4.岩溶主要分布在岩层近地表的部位:岩溶矿区岩溶发育程度,均反映出随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弱,即浅部岩溶发育强,深部发育弱的特征。在浅部由于风化裂隙发育,故岩溶沿现代风化裂隙最发育。 5.地下水天然排泄区岩溶发育:排泄区通道集中,透水性强,水

文档评论(0)

LOVE爱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34122434400000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