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生 态 工 程;林业生态工程;森林的作用
;
精神上的作用;
国民经济作用;第一节 林业生态工程概况;;项目;2 林业生态工程的作用
2.1 林业生态工程为农业、牧业提供生态屏障,保证农牧业稳产高产
林业生态工程对周围区域的气候有明显的调节作用,降低风速、调节温度、提高空气和土壤湿度、较少蒸发量,增强抵御干热风、冰雹、霜冻等自然灾害的能力。可减缓风速30%-40%,提高相对湿度5-15%,可增加10-20%的产量。;2.2 林业生态工程可以调节、改善河川水文状况,保护与台理利用水土资源
削弱和滞后洪水
涵养水源
防止土壤流失;2.3 林业生态工程可以防治风沙灾害
防沙治沙在工矿交通建设事业中日渐重要和紧迫。油田、铁路在沙漠中,受到风沙的危害。
2.4 净化大气、保护大气层
吸尘、吸收有害气体、调节二氧化碳、防噪杀菌;;3 国内外林业生态工程现状
第一阶段:20世纪五六十年代初,大造各种类型防护林,树种单一,缺乏全国规划,难以在大范围内形成整体效果。
第二阶段:“文革”期间,建设速度放慢,有些林业生态工程遭到破坏。
第三阶段: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开始步入“体系建设”的发展阶段。从粗放经营向集约化方向发展;从形式设计向科学设计发展。;区划图;黄河上中游区;长江上游区;三北区;东北区;北方区;南方区;东南沿海及热带区;青藏高原区;国内重大林业生态工程;;2 林业生态工程区域布局
1)东北林区:休养生息恢复森林植被
2)西北、华北北部和东北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以保护为前提、全面治理
3)华北及中原平原地区:适宜发展混农林业或种植林业
4)南方集体林地区:建设优质高效用材林基地
5)东南沿海热带林地区:保护好热带雨林和沿海红树林资源
6)西南高山峡谷地区:建设生态公益林
7)青藏高原高寒地区:采取全面的严格保护措施,适当辅以治理措 ;“三北”防护林体系
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
沿海防护林体系
太行山绿化工程
平原农田防护林生态工程;六大林业生态工程;2001-2010年林业六大重点工程投资需要量(亿元) ;(一)天然林保护工程;;效 益;存在问题;(二)重点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三)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国家对退耕还林的农户的鼓励政策?
一是国家向退耕户无偿提供粮食补助。每亩退耕地每年补助粮食200斤
二是国家给退耕户适当的现金补助。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按退耕面积每年每亩补助20元。
三是按“谁退耕、谁经营、谁受益”的政策。农民承包的耕地和宜林荒山荒地,植树种草后,承包期可以延长50年。核发林权证,允许依法继承、转让,到期后可按有关法律和法规继续承包。 ;;(四)环北京地区防沙治沙工程;(五)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六)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工程;北京平原造林工程;;平原造林工程空间布局确定为“两环、三带、九楔、多廊”。
“两环”:五环路两侧各100米永久性绿化带(包括城市郊野公园环),形成平原区第一道绿色生态屏障;六环路两侧绿化带加宽加厚,形成平原区第二道绿色生态屏障。 ;;“九楔”:在九个楔形限建区,通过建设功能明确、规模适度的四大郊野公园组团和多处集中连片的大尺度森林,形成连接市区与城市外围、隔离新城之间、缓解热岛效应、生态作用明显的九大楔形绿地。;;第二节 林业生态工程原理;2 可持续发展原理
环境与经济紧密联系
代际公平
代内公平
提高生活质量的同时要保护生态环境
公众参与;3 防护林学原理
3.1 防护林
防护林:以防护为主要目的的人工林称为防护林。根据防护对象的不同,可分为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农田防护林、防风固沙林、护路护岸林等。;3.1.1 水土保持林
营造水土保持林,是防止水土流失的根本措施。
?水土保持林的树种选择原则。选择树种的原则和依据是适合于当地气候条件的树种;生长迅速、寿命长、根系发达,能促进排水和固结土壤的树种;枝叶茂密,树冠较大,能够形成深厚松软的枯枝落叶层的树种;耐干旱瘠薄,适应性强,能在贫瘠土壤上生长的树种;繁殖容易,种源充足的树种。;?水土保持林的配置。指在一定的水土流失区域内,根据地形地貌特征和水土流失规律,以及针对防护对象而营造防护林。
分水岭防护林
护坡林
侵蚀沟防护林
地埂防护林;分水岭造林是保持水土、恢复自然地带性植被的有效措施。在低山、丘陵的分水岭上,应该种植与当地的大气侯条件相适应的地带性植被,把分水岭建成保护区。
选择抗风蚀耐干旱、根系发达的树种或灌木,并且加大灌木的比重。;护坡林是梁顶以下的坡面上营造的林木。此区域一般是水土流失面积最大、水土流失最活跃的地区。
凸形斜地-乔灌混交护坡林,灌木60%以上
凹形斜地-上部以灌木为主,下部果、灌混交林
直形斜地-乔木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