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变电事业部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技术规范培训概论
变电事业部智能变电站培训;目 录;;征求意见稿;二、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技术规范; 1、SCL配置文件;IEC 61850标准;2、基本技术原则;基本技术原则;基本技术原则;基本技术原则;基本技术原则;基本技术原则;基本技术原则;基本技术原则;基本技术原则;基本技术原则;基本技术原则;3、设备配置原则;5.1 双重化配置原则;5.1 双重化配置原则;5.3 变压器保护;5.3 变压器保护;5.3 变压器保护;5.3 变压器保护;5.5 高抗保护;5.6 断路器保护和短引线保护;5.6 断路器保护和短引线保护;5.7 母联保护;5.8 66kV、35kV及以下间隔保护;5.9 录波及网络报文记录分析装置;5.9 录波及网络报文记录分析装置;5.11 过程层网络;5.11 过程层网络;5.12 智能终端;5.12 智能终端;2011年58号文要求;5.13 电子式互感器(含合并单元);5.13 电子式互感器(含合并单元);5.13 电子式互感器(含合并单元);5.13 电子式互感器(含合并单元);5.13 电??式互感器(含合并单元);2011年58号文;四、设备技术要求;6.1 保护装置技术要求;6.1 保护装置技术要求;6.1 保护装置技术要求;6.1 保护装置技术要求;6.1 保护装置技术要求;6.2 网络及其设备的要求;6.3 电子式互感器技术要求;6.3 电子式互感器技术要求;6.4 合并单元(MU)技术要求;6.4 合并单元(MU)技术要求;6.5 智能终端技术要求;6.5 智能终端技术要求;6.5 智能终端技术要求;6.8 光纤敷设;6.9 故障录波器及网络报文记录分析装置;6.10 对时;;1)基本情况
国网公司通用设计智能化模块是在现有2011版变电站通用设计的基础上,总结国网公司第一、二批试点智能变电站经验;
按照“节约环保、功能集成、配置优化、工艺一流”的总体思路,突出“两型一化”理念;
优化集成,形成智能变电站通用设计;
突出工业化,优化功能房间及建筑面积;
加强功能整合,提高设备集成度,如采用保护测控一体化装置等;
2) 调整内容
电气一次部分,采用“电子式互感器+合并单元”或“常规互感器+合并单元”方案,规范在线监测装置配置;
结合智能一次设备应用,压缩间隔纵向尺寸,节约占地。
二次部分,大范围调整;
整合功能房间,优化建筑面积及电缆沟截面等。;2、主要设计原则;;4) 站控层设备配置方案
除常规配置的主机及远动工作站外,配置1 套状态监测及智能辅助控制系统后台主机; 330kV及以上变电站故障录波及网络记录分析仪宜整合,220kV及以下变电站应整合。
保护子站整合于主机工作站中。
5)过程层组网
6)组柜方案
间隔层设备按串或按间隔统筹组柜。;7) 一次设备状态检测方案
一次设备状态检测内容及参量按Q/GDW534-2010 进行配置,后台功能进行整合。
8) 交直流一体化电源
220kV及以下变电站,通信电源与站内直流电源整合;
330kV及以上变电站通信电源可整合于站内直流电源,也可单独配置;
具有中继功能的变电站,通信电源独立配置。;8) 二次设备布置方案
330kV及以上变电站,按相对集中、就地分散布置原则设置就地继电器小室;
220kV及以下变电站,采用户外配电装置时,集中设置二次设备室,间隔层及站控层设备集中布置;对户内配电装置,间隔层设备均分散布置于配电装置场地。(注在220kV部分写的是可布置于配电装置场地)。;;;光纤;220kV通用设计智能化模块;1、电气部分;2) 电缆设施
优化电缆敷设路径,有条件时可两个间隔共用一条电缆通道;
根据光电缆数量,尽可能减少电缆通道截面积,以减少工程量。;2、系统继电保护;;3)故障录波及网络记录分析一体化装置
应记录所有过程层GOOSE、SV报文;
网络记录单元宜记录原始报文数据,暂态录波单元可只记录双A/D中用于保护判据的一组数据。
4)故障测距
行波测距装置采样值采用点对点传输方式,采样频率应大于500kHz。
5)保护及故障信息管理子站系统
不配置独立装置,其功能宜由站控层后台实现。;3、系统调度自动化及通信;4、变电站自动化系统;e) 双重化配置的保护装置应分别接入各自过程层网络,单套配置的测控装置等宜通过独立的数据接口控制器接入双重化网络,对于电度表等仅需接入SV 采样值单网。
f) 过程层交换机与智能设备之间的连接及交换机的级联端口均宜采用100Mbps 光口,级联端口可根据情况采用1000Mbps 光口。
g) 对于采样值网络,每个交换机端口与装置之间的流量不宜大于40Mbps。
;以太网端口有三种链路类型:Access、Hy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