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高考诗歌复习.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6高考诗歌复习;;诗歌考题;诗歌定义;诗歌发展;常用典故;常用典故;怀古诗;怀古诗;;咏物诗;;边塞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送别诗;闺怨诗;;鉴赏诗歌形象;常见的人物形象;常见的人物形象;鉴赏诗歌形象;鉴赏诗歌形象;诗歌语言之炼字;诗歌语言之炼字;诗歌语言之炼字;诗歌语言之炼字;诗歌之表达技巧;(一)修辞手法 比喻、借代、双关、夸张、比拟、 对偶、反复、互文、反问、设问、 通感…… ;比喻;;;;双关 就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的多义或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的修辞,有谐音双关和语意双关两种。 谐音双关: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语意双关:从来生性好疯狂,走遍天涯游遍乡。 不幸难遇罗网内,脱身还得探花郎。 ——唐伯虎《网中蝶》;比 排 ;反问 ;问设; 定义: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 短语来表达两个相??或相近的意思。 特点:词性相同,词义相类或相反。律诗的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 作用: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 ;反复;定义: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一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 “两物各举一边而省文”;通感 也叫移觉,是把人的各种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通过比喻或形容沟通起来的修辞。 例如,“红杏枝头春意闹” 这里把无声的事物动态化姿态化,即表示在视觉里仿佛获得了听觉的感受。;反语 ;反复;;衬托 衬托是为了突出主要事物,先描写与之有关联的事物作为陪衬的修辞。衬托分正衬和反衬两种,反衬一般又包括动衬静、声衬寂、乐衬哀等。 例:王维《田园乐》”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以声衬静,表现田园幽静安适的特点。 ;;象征 象征,指的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 在屈原的《离骚》中,他把才德和有作为的人比做“美人”:“恐美人之迟暮”。他描写他“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的举动,又赞美古圣先王“杂申椒与菌桂兮,岂惟纫夫蕙茝”,这些芳草香木,都有象征意义:一是表明屈原追求的美好事物品格高洁,屈原佩戴它们,就是象征他的品德高尚;二是用以比喻贤臣。这种“美人芳草”式的象征手法,对后世文学创作具有深远的影响。 ;1、冰雪,心志忠贞、品格高尚的象征。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冰心: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 2、月亮,成了离愁别绪,思乡之愁的象征物。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如“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国,表明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 3、柳树,惜别的象征。如柳永《雨霖铃》,就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 ;;用典 指诗歌中援用前人诗文名句、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等典故,使诗歌的意蕴更加丰富、含蓄、深刻。 用典根据用法的不同可以分为明用和暗用。 明用就是直接引用,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全词共用了多个典故,表达了词人收复失地的愿望和信心。 暗用就是间接援用,又称化用,如欧阳修《宿云梦馆》:“北雁来时岁欲昏,私书归梦杳难分。井桐叶落池荷尽,一夜西窗雨不闻。”第四句暗用李商隐《夜雨寄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典故,表达了对家人的思念。;(二)抒情方式 1、直接抒情。也称直抒胸臆,是一种不要任何附着物,而由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的一种抒情方式。比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结尾: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就直截了当地抒发了诗人甘愿为天下贫寒的知识分子的幸福而牺牲自己的高尚情操。再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全诗以慷慨悲凉的调子,直接通过登幽州台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愤和失意苦闷的情怀。;2、间接抒情 ①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 作者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就叫借景或借物抒情。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菊、柳、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微草等等,都是诗人常常借以

文档评论(0)

LOVE爱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34122434400000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