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心脏生理(14护本-new)资料.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4.1、心脏生理(14护本-new)资料

第四章 血液循环 Blood Circulation;第四章 血液循环 Blood Circulation;【目的与要求】;第一节 心脏的生物电活动;普通心肌细胞:(工作细胞) 构成心房壁、心室壁; 具有收缩性、兴奋性和传导性; 特殊心肌细胞: 构成心脏特殊传导系统; 主要包括P细胞和浦肯野细胞--自律细胞; 具有自律性、兴奋性和传导性。;一、心肌细胞的跨膜电位 及其形成机制;心肌细胞跨膜电位的特点;复习神经纤维 的生物电: 静息电位 极化(去、反、复) 动作电位 阈电位;现象:-90mv 形成机制: 主要是K+外流形成(内向整流型钾通道-IKl通道),同时还有少量 Na+ 内向背景电流、生电性Na+-K+泵的活动。;特点: 1、复极过程复杂 2、持续时间长 全过程分为: 0、1、2、3、4期;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形成机制;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形成机制;3期(快速复极末期): K+再生性外流形成(IK和IK1通道参与)100-150ms (再生性外流:K+外流 →膜内负电位↑→膜对 K+通透性进一步↑→K+ 外流越↑→膜复极↑--正反馈);4期(静息期,恢复期): ﹡Na+和K+的恢复:Na+-K+泵转运(泵出3个Na+泵入2K+--生电性外向电流); ﹡Ca++外流:与Na+顺电化学梯度内流相耦联(继发性主动转运;3个Na+内流交换1个Ca++外流--生电性内向电流);心房肌细胞的动作电位;(二)自律细胞的跨膜电位 及其形成机制;1、浦肯野细胞;2、窦房结P细胞;2、窦房结P细胞;心脏各部分心肌细胞的跨膜电位;心肌C;二、心肌的生理特性;电生理特性;﹡正常起搏点:主导心脏正常兴奋和跳动 的部位— 窦房结。 ﹡潜在起搏点:正常情况下不表现本身自 律性的自律组织。 ﹡异位起搏点:异常情况下控制心脏兴奋 和跳动的潜在起搏点。 ﹡窦性心律:窦房结控制的心跳节律。 ﹡异位心律:异位起搏点控制的心跳节律;(一)自律性;(一)自律性;2、影响自律性的因素; ;1、影响兴奋性的因素;*乙酰胆碱因增加细胞膜对K+的通透 性,K+外流↑→静息电位绝对值↑ →兴奋性↓; *奎尼丁可抑制Na+通道的激活→阈电 位上移↑→兴奋性↓。;1、影响兴奋性的因素;(1)有效不应期(ERP):兴奋性为零。包括: ①绝对不应期(ARP):去极化开始至复极-55mv ②局部反应期 -55mv--60mv (2)相对不应期(RRP): -60mv--80mv 兴奋性低于正常 (3)超常期(SNP): -80mv--90mv 兴奋性高于正常; 心内肌的动作电位与兴奋性的变化; ;3、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1、蛙手术 ﹡破坏蛙脑和脊髓 ﹡蛙仰卧位固定 ﹡开胸暴露蛙心脏 ﹡剪除心包膜 2、标本、仪器连接;(三)传导性;1、兴奋在心脏内的传播;心脏特殊传导系统的组成和分布: 窦房结:P 细胞、过渡细胞; 优势传导通路:窦房结与房室交界间排列整齐 的心房肌纤维; 房室交界:房结区、结区、 结希区; 房室束及其分支:浦肯野细胞; 浦肯野纤维网:浦肯野细胞。;传播途径;兴奋在心内的传导途径;2、影响传导性的因素;(四)收缩性;三、体表心电图;典型心电图波形及意义 ; 名称 意 义 幅度(mV) 时间(s) P波 两心房去极化 0.05~0.25 0.08~0.11 QRS波群 两心室去极化 变化较大 0.06~0.10 T波 两心室复极化 0.10~1.5 0.05~0.25 PR间期 心房开始兴奋到 心室开始兴奋所需时间 PR段 去极化通过房室交界等 传至心室肌所需的时间 QT间期 两心室兴奋的总时程

文档评论(0)

LOVE爱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34122434400000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