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初中一年下册 二、六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初一下册 第二、六单元测试题
一、积累和运用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浙江( ) 学籍( ) 衰落( ) 韶山( ) 恫吓( )
磕头( ) 驯服( ) 刹那( ) 羞怯( ) 遏止( )
根据解释写出成语。
(1)怒气冲冲,难以抑制。 ( )
(2)把不同的事物不加区别地混在一起来谈论或对待。 ( )
(3)不经慎重考虑,盲目行动。 ( )
(4)形容心里急切地想试试。 ( )
3、下列对课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成语“世外桃源”出自他的代表作《桃花源记》。
B、韩愈,字退之,宋朝著名文学家,著有《马说》一文。
C、鲁迅,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代表作《呐喊》《彷徨》等。
D、埃德加?斯诺,美国著名记者,著有《西行漫记》一书。
4、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2分)A.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真是日新月异,让人目瞪口呆。B.对学习和生活中碰到的诸多难题,她都应付自如。C.抓好禁毒,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是刻不容缓的大事。D.如果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默写:(10分)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草色入帘青。??????????????????②?黑云压城城欲摧?,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饮酒》中表现诗人体会到田园生活的乐趣,无须言说,颇富哲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天净沙?秋思》中作者直抒胸臆、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明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之中,给人启迪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思乡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对《饮酒(其五)》诗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而无车马喧”意思是没有那些人来人往的喧嚣,没有世俗的困扰。
B、“心远地自偏”意思是只要居所偏僻安静,心就会远离喧闹的尘世。
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写出了心与自然的会意与亲近,达到了一种物我合一的境界。
D、“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此句写出了诗人面对良辰美景神往而又迷惘的情形。
二、阅读
(一)??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2分)??①可爱者甚蕃(??????????)?②出淤泥而不染(???????????)??③濯清涟而不妖(???????????)?④陶后鲜有闻(????????????)2、下列加点词语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2分)Α、老当益壮 Β、屡见不鲜 ???С、无独有偶 ??D、满坐寂然 ?精益求精 ?陶后鲜有闻 ?鳏寡孤独??????众宾团坐
3、翻译:(2分)①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4、文中作者把“莲”比做君子,那么作者认为君子应该是怎样的人?(2分)??????????????????????????????????????????????????????????????????????????????????5、?作者在文中为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托物言志,用“莲”来自比,又用“菊”和?“牡丹”来衬托,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二)
汝有田舍翁,家资殷盛,而累世不识“之”、“乎”。一岁,聘楚士训其子。楚士始训之搦管①临朱②。书一画,训曰:“一字。”书二画,训曰:“二字。”书三画,训曰:“三字。”其子辄欣欣然掷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