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呼吸生理
呼吸生理;;呼吸 ;;内容提要;肺 通 气;肺通气原理;肺通气的动力;肺通气的动力;肺内压;肺内压;胸膜腔内压 ;跨肺压与跨壁压;肺通气的阻力;弹性阻力;;肺静态顺应性曲线;比顺应性;肺弹性阻力的来源;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胸廓的弹性阻力和顺应性;顺应形;顺应形; 非弹性阻力;气道阻力;气道管径又受四方面因素的影响:;呼吸功;肺容量;;死腔;肺泡通气;不同呼吸频率和潮气量时的肺通气量和肺泡通气量 ;通气分布;肺血流;肺血流分布;气体交换;;;;影响肺内气体交换的因素
1.分压差、溶解度和分子量
?
2.呼吸膜面积与厚度
3.通气/血流比值 (ventilation/
perfusion ratio):指每分肺泡通气量
(V)和每分肺血流量(Q)之间的比
值(V/Q)。 ;弥散;分流;O2与CO2都以物理溶解和化学结合两种形式存在于
血液中,并时刻保持着动态平衡。 ;血红蛋白与O2的可逆结合。
;血红蛋白与O2结合特征:
①反应快、可逆、不需酶催化。
②血红蛋白与O2结合,不是氧化而是氧合。
③只有在血红素的Fe2+和珠蛋白的链结合的情况下,才具有运输O2机能。
④l分子血红蛋白可与4分子O2结合。;Hb氧容量(血氧容量) :100 ml血液中Hb所能结合的最大氧量称。
Hb的氧含量(血氧含量) :Hb实际结合的O2量 。
Hb氧饱和度:Hb氧含量与氧容量的百分比。 ;氧离曲线或氧合血红蛋白解离曲线
表示PO2与Hb氧饱和度的关系曲线。
该曲线即表示不同PO2下,O2与Hb解离情况,同样也反映了不同PO2时O2与 Hb的结合情况。 ;Hb与O2的结合和解离的影响因素:
(1) pH值和CO2浓度的影响
(2)温度的影响
(3)2,3—二磷酸甘油酸(2,3—DPG)
(4)Hb自身性质的影响 ;;CO2主要以两种结合形式运输:
即:碳酸氢盐和氨基甲酸血红蛋白,前者约占87%,后者约占7%。
CO2进入红细胞内,与Hb的-NH2结合,形成氨基甲酸血红蛋白(HbNHCOOH),亦称碳酸血红蛋白(HbCO2)。 ;组织中的CO2进入红细胞内,高浓度的碳酸酐酶作用:
进一步作用:;氯转移(chloride shift): HCO3-扩散入血浆的过程中,又有等量的Cl-从血浆扩散入红细胞,以维持红细胞内外正负离子的静电平衡。这种Cl-与HCO3-的交换现象,称…;;;一、神经调节
二、化学因素对呼吸的调节
三、高原对呼吸的影响;;呼吸中枢:指中枢神经系统内产生和调节呼吸运动的神经细胞群。它们分布在大脑皮质、间脑、脑桥、延髓和脊髓等部位。
1.脊髓 脊髓是呼吸运动的初级中枢。
2.延髓 基本的呼吸节律产生于延髓,延髓的呼吸神经元主要集中分布在延髓的背侧和腹侧的两组神经核团内,分别称为背侧呼吸组(dorsal respiratory group,DRG)和腹侧呼吸组(ventral respiratory group,VRG)。
3.脑桥 脑桥上部呼吸神经元相对集中于臂旁内侧核与相邻的K?lliker-Fuse(KF)核,合称PBKF核群。 ;呼吸节律形成的假说认为:
(1)在延髓存在一个吸气活动发生器(central inspiratory activity generator, CIAG)和吸气切断机制(inspiratory off-switch mechanism, IOS)。
(2)在吸气活动发生器作用下,吸气神经元兴奋,其兴奋传向三个方面:①传至脊髓吸气肌运动神经元,引起吸气,肺扩张;②传至脑桥的PBKF核并加强其活动;③传至吸气切断机制,使吸气切断机制兴奋。
(3)吸气切断机制则接受来自吸气神经元、PBKF核群和肺扩张后牵张感受器的冲动。 ;;高位神经中枢对呼吸调节:大脑皮质能有意识地控制呼吸,能随意暂停呼吸或加强、加快呼吸。
呼吸的反射性调节
1.肺牵张反射(pulmonary stretch reflex)
由肺扩张或肺缩小引起的吸气抑制或兴奋的反射称黑—伯二氏反射(Hering-Breuer reflex),又称肺牵张反射。其中肺扩张引起吸气反射性抑制称为肺扩张反射,而肺缩小引起反射性吸气称为肺缩小反射。
2.呼吸肌的本体感受性反射
3.防御性呼吸反射 咳嗽反射和喷嚏反射。 ;;中枢化学感受器 位于延髓腹外侧浅表部位,左右对称。兴奋的有效刺激是H+。
外周化学感受器 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外周化学感受器对血液中缺O2和H+增高很敏感。
CO2对呼吸的影响是经两个途径实现的:
一是血液中CO2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经化学感受性反射,引起呼吸中枢兴奋,导致呼吸加深加快;
另一是血液中的CO2透过血—脑屏障进入脑脊液,CO2和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