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music 方位估计 实验报告三 MATLAB 代码
实验报告三
实验目的:
实现常规波束形成及基于MUSIC方法的方位估计。
实验内容:
1)若干阵元的接收阵,信号频率为10KHz,波束主轴12度,仿真给出常规波束形成的波束图。 2)16个阵元的均匀线列阵,信号频率为10KHz,信号方位为12度,用MUSIC方法完成目标定向,信噪比-5dB,0dB,5dB。
i) 波束形成时的阵型设计为两种,一种是均匀线列阵,阵元16个;一种是均匀圆阵,阵元数为16个,比较这两种阵型的波束图。
ii)比较不同信噪比下MUSIC方法估计的性能(统计100次)。
实验原理:
i)常规波束形成:
图 1 波束形成器基本原理图
如图所示,基阵的输出。
采用向量符号则有,
式中,x(t)和w(q )分别为观测数据向量和加权系数向量,
基阵输出端的空间功率谱表示为:
式中,R为观测数据的协方差矩阵。
ii)基于MUSIC方法的方位估计:
假设:
(1 ) 信号源的数目d 是已知的, 且d M;
(2 ) 各信号的方向矢量是相互独立的, 即是一个列满秩矩阵;
(3 ) 噪声是空间平稳随机过程, 为具有各态历经性的均值为零、方差为σ2n 的高斯过程;
(4 ) 噪声各取样间是统计独立的。
在上述假设条件下, 基阵输出的协方差矩阵可表示为:
其中, Rs 为信号的协方差矩阵;I 为单位矩阵。对R 进行特征分解, 并以特征值降值排列可得
信号子空间与噪声子空间正交。
若噪声子空间记为EN , 即
则有:
因此,对矩阵R 进行特征分解后, 取噪声特征矢量, 就可得到信号源的到达角。
定义多重信号分类法的空间谱函数为:
实验过程及结论:
1.常规波束形成,阵列为均匀线列阵:
2.常规波束形成,阵列为均匀圆阵:
结论:由上面两个仿真结果可以看出,采用均匀线列阵和均匀圆阵都可以完成波束形成,都可以获得阵处理增益。
MUSIC算法方位估计:
结论:从上图得出,信噪比越高,MUSIC方位估计越准确。
附录:MATLAB仿真程序代码
1.常规波束形成
%%
clear all;close all;clc
%%%%%%常规波束形成
%信号参数
f0=10e3;
fs=10*f0;
T=2e-3;
t=1:1/fs:T-1/fs;
%均匀线列阵阵列参数
c=1500;
lamda=c/f0;
d=lamda/2;
M=16;
direct=12;%波束指向
%阵列流行
theta=-90:90;
for i_theta=1:length(theta)
fai=2*pi*d*sin(theta(i_theta)*pi/180)/lamda;
for i_M=1:M
A(i_M,i_theta)=exp(-sqrt(-1)*(i_M-1)*fai);
end
end
%加权向量w
fai_direct=2*pi*f0*d*sin(direct*pi/180)/c;
for i_M=1:M
w(i_M)=exp(sqrt(-1)*(i_M-1)*fai_direct);
end
w=w;
%无噪声输出
P=w*A;
P=20*log10(abs(P)/max(abs(P)));
figure(1)
plot(theta,P);
title(均匀线列阵 12度主轴);xlabel(方位角/度);ylabel(归一化功率/dB);
grid
hold on
clear all;clc
%%%%%%常规波束形成
%信号参数
f0=10e3;
fs=10*f0;
T=2e-3;
t=1:1/fs:T-1/fs;
%元阵阵列参数
c=1500;
lamda=c/f0;
d=lamda/2;
M=16;
i_M=0:M-1;
fai=2*pi/M.*i_M;
B=[d*cos(fai);d*sin(fai);d*zeros(1,M)];
direct=12;%波束指向
%阵列流行
theta=-180:180;
theta=theta*pi/180;
for i_theta=1:length(theta)
e=[cos(theta(i_theta));sin(theta(i_theta));0];
tao=-e.*B./c;
for i_M=1:M
A(i_M,i_theta)=exp(sqrt(-1)*2*pi*f0*tao(i_M));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年秋学期部编版2025—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附教学进度表2025.pdf VIP
-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doc
- 计算机一级 WPS office认证理论知识考试题库.docx
- 冠状动脉解剖及冠脉造影结果解读.ppt VIP
- IPD_PSSD_T_0045 测试用例模板_V2.1.xls VIP
- 公务员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试题题库新版.docx VIP
- 有色金属与粉末冶金材料.doc VIP
- 《中外学前教育史》教案第16课近代俄国和日本的学前教育.docx
- 快手中秋重阳创意短片IP招商方案.pptx VIP
- 2025年秋学期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教学进度表.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