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高中地理专题练习探讨.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 MERGEFORMAT 9 城市 一、细化课标 预测高考 1.以区域图为背景,结合自然、经济、社会因素分析城市的形成和发展;考查城市化进程及特点、城市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及城市与工业布局等问题 2.结合京津冀一体化、长江经济带,长三角、珠三角、中三角(长株潭、武汉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城市群等热点地区发展情况和我国“十三五”城市发展规划,考查城市化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 4.结合城市区域图考查城市功能分区及其原因,重点考查城市的总体方案设计、城市合理规划及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二、掌握规律 融会贯通 一、城市形态的类型、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城市形态是指受地形、河流、主要交通线等的影响而形成城市总体上的外部轮廓形状。 主要类型分析 二、城市空间结构及其功能区的布局 不同类型的土地利用在城市里的集中,形成了不同的功能区。三大功能区的形态、特征及位置 三、城市各功能区的合理布局原则 一个城市能否有效地进行生产和生活活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城市各功能区的关系是否得到妥善、合理的处理,特别是居住区与工业区之间的合理组织。城市规划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城市各功能区之间要有便利的交通。 在城市建设中,要合理安排工业用地的位置。 (3)给城市留有发展余地。 发展阶段特征出现的问题发展新趋势出现的国家和地区后期阶段城市化水平比较高,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趋缓甚至停滞中心区表现出衰落的迹象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发达国家加速阶段人口和产业向城市迅速聚集、城市化推进很快 出现了劳动力过剩、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恶化等问题出现了郊区城市化现象发展中国家 初期阶段城市化水平较低、发展较慢问题较少,处于城市化低水平时期要求今天的城市规划在城市功能区的组织上要为未来的城市发展留有一定的余地,这样从短时间来看好像是浪费了城市利用空间,但却避免了后续发展中因某些功能区布局不合理而造成的搬迁改造困难,因而符合城市发展的长远利益,有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四、城市化进程 从世界各国城市化进程来看,城市化水平随时间的变化可表示为一条稍被拉平的“S”形曲线,如下图所示: 五、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城市是人类对环境影响最深刻、最集中的地区,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表现在资源短缺、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方面,还会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 六、——仿真训练突破高考 近年来,城市内涝问题越来越严重,解决城市内涝迫在眉睫。下图表示城市不同类型地表降雨损失量(降雨后被地表吸收及渗透的水量称为降雨损失量,降雨损失量越高的地表越不容易积水)。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对应正确的是 A. 甲——草地,乙——土地,丙——混凝土方砖,丁——新沥青路面 B. 甲——新沥青路面,乙——混凝土方砖,丙——土地,丁——草地 C. 甲——土地,乙——草地,丙——新沥青路面,丁——混凝土方砖 D. 甲——混凝土方砖,乙——新沥青路面,丙——草地,丁——土地 2.下列不利于缓解城市内涝的措施是 A.增加城市地形坡度 B. 改扩建城市的排水设施 C.城市雨水综合利用 D.扩大城市绿地面积 城市化区位熵Q=S/P,S为该省的城市化水平,P为全国城市化平均水平。表1为2010年中国部分省级行政区的总人口及城市化区位煵,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甲乙丙丁总人口(万人)2301.99579.37185.43474.6城市化区位熵S/P1.871.020.910.633.下列省区乡村人口比重最大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4. 甲乙丙丁四省区对应正确的是( ) A.北京、河北、上海、西藏 B.上海、山东、河北、贵州 C.贵州、河北、山东、上海 D.青海、山东、河北、西藏 我国城市化进程中,有两种形式:移地式城市化与就地式城市化。就地式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一般不离开居住地,而农村逐步向城镇转化。下图示意我国东南沿海某城镇人口职业构成变化,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5.图中①、②、③分别表达的产业是 A.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B.第二产业、第一产业、第三产业  C.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第二产业 D.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第一产业 6.就地式城市化对当地的影响是 A.加速区域中心城市的扩展 B.扩大城乡之间经济

文档评论(0)

花仙子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