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心身医学和中医学.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心身医学和中医学.doc

  【摘要】 目的 心身医学研究心身疾病,社会环境心理因素对正常或异常生理功能的影响,以及社会心理因素与生物因素在病因、症状、病程和预后中的交互作用。中医学的整体观念理论,与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一致,中医学中的精神、行为治疗方法,对躯体疾病的防治、康复,值得发掘和借鉴。   关键词 心身医学 心身疾病 中医学   Wang Zuhao   Suzhou Puji hospital,Suzhou University Educational Hospital215008.   【Abstract】 Objective Psychosomatic Medicine studies psychosomatic disease,influence of social-psychoˉlogical factors to individual’s physiological function,and mutual action of social-psychological and biological factors in pathogeny,symptoms,course and prognosis of body diseases.The entirety concep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s similar to the biological psychological-social medical mode.The psychiatric and behavior therap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o the prevention,treatment and rehabilitation of body diseases is worth excavating and using for reference.   Key words psychosomatic medicine(PSM) psychosomatic disease(P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医学从生物学模式突破,“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概念,日益受到重视,心身疾病亦称心理生理疾病,与心理、行为因素关系密切的躯体疾病,具有器质性病变,社会环境和心理应激导致疾病发生。以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中医学,重视“天人合一”即人与自然、社会环境密不可分,强调人必须“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并与之保持协调,以此来解释人体的健康、致病、生理、病理、诊断、治疗和康复问题,至今仍有实践指导意义。   1 中医强调自然社会环境对人心理的影响   1.1 现代心身医学研究范围 研究社会、心理因素特殊状态下与正常或异常生理功能之间关系;研究社会心理因素与生物因素在疾病的病因学、症状学、病程和预后中的相互影响;提倡医疗照顾的整体观念;采用行为医学和精神医学方法预防、治疗和康复。   1.2 中医学理论观点 内径《素问?疏五过论》说医者“必明天地阴阳,四时五纪,五脏六腑,雌雄表里,刺灸砭石,毒药所主,从容人事,以明径道,贵贱贫富,各异品理。问年之少长,勇怯之理,审于分部,知病本始”。很多疾病缘由环境适应不良,引起“七情”之“怒、喜、悲、恐、惊、劳、思”的过度应激,由心理影响生理,对疾病的产生和转变起重要作用。《素问?举痛论》有“怒则气逆,甚则呕血飧泄,故气上;恐则精却,却则上焦闭,闭则气还,还则下焦胀,故气不行也”。“忧患缘其内,苦形伤其外,又失四时之从,所以小病必甚,大病必死”。陈无择《三因极-病证方论》中,把心理状态分为五志、九气,疾病归为三大类:外感六淫,七情,又把环境、劳倦、饮食、房室不节归入“不内外因”,其中“内所因惟属七情交错,爱恶相胜为病,能推而明之”。要医者对衄血、咳嗽、腰痛、眼病、舌病、妇女杂病诊治的同时,注意环境社会心理因素。   2 人格、情感反应与社会环境适应不良交互致病   2.1 心身医学为综合医学或整体医学等先进医学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心身疾病的特点:以躯体症状为主,有器质性病理过程或已知的病理生理过程;发病前有明确的心理因素,疾病因心理因素和躯体因素交互影响;有情绪障碍和一定的性格缺陷;区别于神经症、精神病,心理治疗或心身结合综合治疗有较好的效果。   2.2 中医强调“形神一体”,达到生理和心理的平衡统一,注重社会环境因素在生命和疾病过中的作用 “心神”占主导地位:“将审察于物而心生”。如嵇叔夜说:“养生有五难,名利不去为一难,喜怒不除为二难,声色不断为三难,滋味不绝为四难,神虑精散为五难”。每个人要“调

文档评论(0)

feiyang6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